近來有教師倡議恢復退學與留級制,認為需要藉此淘汰與篩選學生。我經歷過那個年代,雄中三年,年年補考,最後也真的留級。

當年的制度是,學年平均不及格一到兩科可補考。我高一一科、高二兩科,都補考及格(學年成績 60 分的就是)躲過留級。到了高三運氣用完了,三科不及格直接留級。
為什麼混到留級呢?我在〈被意外撞離人生的軌道,卻也在疏離中找到自我〉說過,時間都花在探索自我與世界,花在課業的時間不多。教科書看過,習題做完就好。不補習,不看參考書。
聯考前一個月收到留級通知書,雖已有心理準備,還是很衝擊的。高中三年最折磨的就是第三年,我可不要再來一次。
認真複習一個月,順利以同等學力考上大學,而且考得不錯。回雄中申請肄業證明書,帶去大學報到。
留級,到底留下了誰?
留級的,未必是能力不足的,也會有既有系統無法啟發或探測不到真實能力的,或是不願迎合或不適應體制的。升級的,也有真的不行的,只因為更懂得遊戲規則而僥倖過關。
留級,不論制度或過程,都不是那些人生太順遂的、一輩子在主流框架裡移動的人想得那麼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