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的星巴克,熟齡社會的日常

暑假結束,平日的星巴克少了親子與學生族群。客群幾乎全由 45~64 歲的中高齡與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組成。雖然定義上分別是中年和老年,在這個時代很難清楚區分。

Starbucks

九年國教世代近年陸續步入 65 歲以上。他們多半還受過比義務教育更高一、兩級的教育。身心健康,活躍老化,實際狀態接近過去的中年人。

研究也顯示,戰後各國延長義務教育讓這批最早的教改世代到了老年仍保持較佳的認知能力。不再只是刻板印象中的被照顧者,而是仍具生產力的一群。

然而在台灣,他們在青壯年階段仍受戒嚴環境影響,不擅於流暢表達。來到這個時代常被低估,不論是能力或代表性。

例如有些人的說話音量可能降不到現代的輕聲細語層次,用詞或許不夠精準。但只要仔細聽,內容經常是銳利的。透露出厚實的專業、事業與歷練。江湖上臥虎藏龍。

併同 45~64 歲狀況更好的中高齡族群,這些人都是社會珍貴的人力資源。

星巴克不只是咖啡館,更是觀察社會的窗口。坐下來喝杯咖啡,就能洞察高齡化社會的現場,從中找到改變與創新的契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