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族群可以、也應該帶動地方創生力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而且經常和青年返鄉連結。例如「青年帶動在地創生力」。青年回到故鄉做一些新的嘗試,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但是其實四十五至六十五歲的中高齡族群更應該要能帶動地方創生力。

Difang Chuangsheng

為高齡化社會賦能

目前二十到四十四歲的青年人口和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人口和大約各半。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愈來愈多的中高齡人口進入高齡。在上個世紀,進入高齡多半就是退休。但這個時代的高齡人口壽命更長,處於足夠健康及有相當生產力的狀態時間也要更長,才不致拖垮整個社會。

這一切都要從還不太老、也就是中高齡階段開始訓練起,而現在的這群人明顯沒有做好準備。等到真的進入高齡再求改變已經太遲。讓這群人為了自己及社會重新啟動,會是當務之急。

生活型態的翻轉

上個時代的人的休閒生活很少是能夠促進健康的。如果你年紀大到經歷過上世紀八零年經濟起飛的的紙醉金迷,就會有感。以前的人老了才開始注意健康。但在高齡化的時代,那些豐富但不健康的生活已經不適合了。

這個時代的人要更早就開始更積極促進健康。而中高齡正是最關鍵的階段。這個時代的中高齡要比上個時代的中高齡過得更健康,生活型態不該、也不會再跟上個時代的中高齡一樣。

從被動接受照護到主動促進健康

中高齡族群是健康照護失落的環節。這群已經不是特別健康的人如果進一步,可以更健康;退一步,也許就要失能。但現況是沒有什麼好的政策與服務設計把他們往前推,醫療系統的角色還是在疾病篩檢,以及風險辨識與控制。

中高齡族群如果不積極促進健康,日後不健康的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就會壓垮健康照護系統。如何重新啟動中高齡,促成更健康的生活型態,是地方創生的核心。這個時代的高齡人口需要比以往更健康、更有生產力,而這些都必須從中高齡的健康開始。

自己的地方自己創生

中高齡活躍老化,地方才能創生。地方創生還是要在地人自己來。在地中高齡族群如果沒有對更宜居與永續的環境與生活有企圖心,外來團隊再怎麼擾動也沒用。

從中央到地方,「設計翻轉,地方創生」喊了、或許還做了好幾年,但是專家信口開河,各種計畫來來去去。一堆策展式的、辦活動的地方創生都很難有實質影響,也很難永續。

於是地方政府想到的翻轉產業結構的解法都是:邀台積電來設廠。六年前參與一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訪視交流。地方政府首長聽完學校與社區報告成果,就直接說他要積極爭取科學園區。在場師生不尷尬,我都覺得尷尬了。

如果在地人能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睡覺,生活品質精采到外地人想來體驗甚至移居,健康、產業、觀光與人口結構都一併解決了。專注運用在地脈絡設計能豐富休閒促進健康的環境,才應該是地方創生的目標。

六年前為了一個健康促進的研究主題來到苗栗訪了幾個鄉鎮的衛生所,盤點在地資源,就覺得地形是個優勢。隨便走個路、騎個單車都有坡。同樣老人散步半小時,有坡的心肺訓練效果就好一點。在地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但這真的是其他城市沒有的環境。

自己的人生自己救

在青年這一頭,有政府的推動與輔助。在高齡的另一頭,也有政府的長照系統防守。介於兩者之間的三明治世代中高齡族群成了失落的環節。

這群人自己要覺醒,要主動改變。尤其有些問題在年輕一點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強的感覺,老了想做些什麼又太遲,中高齡階段是最好的時機。由內而外推動城鎮與社會改變,既可讓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高齡生活,亦能讓青年對於邁入中高齡有更好的範例與想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