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步行與人生

我這一年來常以料理來比喻步行環境的營造。講著講著剛好遇上 Netflix 播出《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就覺得應該要寫下來。

Walking

料理的目的是什麼?美好的體驗,不論是主廚或顧客。如果一家餐廳一直強調餐點「很安全」,你大概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你要的是好吃與驚喜,不論是自己或是與人共同體驗。安全是必要的條件,但最終的目標還是美好的體驗。

日常飲食也是一樣。安全的食物未必健康或好吃,只代表你買到的食物沒有殘留或添加有害的物質。真的要吃得健康,你得儘量吃原型食物,營養均衡,多喝水,多蔬果,少油、少鹽、少糖,三餐規律。

當然美味和健康多少必須有一些妥協。美味的食物未必非常健康,但也得儘量兼顧。也就是說在一段時期內,你吃得大致上是很健康的,那就很好。你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因為一定是安全的。

相較之下我們的步行環境比歷年最糟的食安風暴狀況還糟,大概還在「求安全而不可得」的階段。去年的台南母女車禍讓舉國上下終於動起來。一年多來或許悲劇還是不斷發生,但各地的步行環境的確也開始有一些改善了。今年五月總統府公告〈制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就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環境與人的改變都需要時間,就希望能再順利一點,再快一點。

雖然我們還在「求安全」的階段,也別忘了步行環境營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步行環境就像一道料理,是要能夠為使用者帶來美好的體驗的。這個體驗好到沒用過的人會想來體驗,用過的人會想更常體驗,還會呼朋引伴來體驗。

簡單地說,步行環境帶來的美好體驗包括但不限於:

  • 探索環境:在城市空間中近距離觀察、感受、發現與重新發現這個有趣的世界。
  • 聯繫情感:家人朋友共同在環境中步行移動,也是促進情感的最好時光。
  • 促進健康:步行是最基本的身體活動,尤其對完全不運動的人來說,日常步行就是唯一的運動。
  • 日常交通:步行能力讓你的移動更自由,不受交通工具束縛。

步行環境營造的終極目標不只是安全,更是營造一個到處都很好走路、很多地方走路就到得了的環境。讓大眾:

  • 不管到哪裡都想步行,可以步行,而且步行就可以到很多地方。
  • 已經有步行習慣的會想要走更多路,到更多地方步行,步行到更多地方,不知不覺就走得更多。
  • 步行因為障礙、疾病或發展階段(小孩或老人)而比較困難的人可以走得更輕鬆。
  • 有步行習慣的的人會主動傳播口碑,影響還沒有步行習慣的人。
  • 沒有步行習慣的會開始想要嘗試步行。
  • 即使習慣自己駕駛交通工具的人,也會比以前更願意在某些情境選擇步行,而不是開車或騎機車。

步行的美好體驗是強化這一切的關鍵。當步行取代愈來愈多的汽、機車旅次,當街上行人逐漸增加,車輛逐漸減少,城市就更宜居,安全也才有可能更快提升。

現階段安全當然還是很重要。但回到料理的比喻,或者更一般性的說法,步行環境是一種產品與服務。你會希望越多人用、越常用越好,覺得好用,而且不論到哪都可以用。而且這個產品是安全的。

所以還是要以「主動創造美好的步行體驗」為目標來指引步行環境的營造。「減少事故」是一定要做到的事,但不是唯一或終極的目標。如果大家都害怕走路,不敢走路,街上都沒有行人就不會有行人死傷,但這不會是好的環境。

人生亦然。就像一道料理,要學會見樹又見林。一些細節的小問題很重要,但不要只看到這些細節而忽略了全貌。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你還是要有一點理想,想遠一點,才會知道每個當下為什麼要做什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