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前的西裝日:青春的日記與歲月的風景

GQ 每年舉辦 Suit Walk 西裝遊行,讓平常沒機會穿西裝的人有個機會穿上街。這讓我想到三十三年前念大學時跟同學也做過類似的的事,一日西裝快閃。

Suits

那年我在高醫念大四。上學期的某一天,大學死黨閒聊時突然有人提議,找一天穿西裝來學校。沒有特別的理由,就是擾動一下自己與別人的生活。

我記得挑了一個考試的日子,全班都一定會出席。這樣才有觀眾,大家同樂。那天是 1991 年 12 月 9 日,還不到期末考。想不起來是哪科考試。也許記錯了。但日期是沒錯的。

那年代剛解嚴沒多久,又在質樸的南部,又只是大學生。大家就只是為了好玩,跟時尚扯不上邊。也許以今日的標準看起來有點土味,但每個人也都穿出了自己的性格。真的超歡樂。

我念大學時很瘦,只有 66 公斤。臉又有點臭,幾年前在社群網站分享這張照片,有學生說「看起來有點像日本不良少年」。後來到美國念博士班的第三年體重就衝到 84 公斤,然後維持了二十年。八年前回到 70 公斤,一直維持至今。

直到今天大家都還保持聯繫。這幾年見到老同學都覺得大家的型不只都還在,人生智慧積累下來氣質更好。跟很多五十幾歲的人相比算是老得還不錯的。

有人好奇當年有否為「打領帶」這事困擾。那個年代好像這種困擾比較少。男性都得學會。我國中念私校,制服就得每天打領帶。反倒是現在有這種困擾。二十年不打領帶,都忘了。

也有朋友說「說要穿西裝就有西裝穿,這也不容易」。那個時代比較正式一點。都到大四了不可能沒有至少一套西裝。大學四年有不少(需要看起來帥的)場合會穿到。

台灣跟鄰近的日韓相比,原本商務及宴會穿搭就沒有那麼正式。部分是文化,部分是氣候。近年更是趨向輕鬆。年代愈久遠,穿搭愈正式。早年街景中的人經常都是襯衫西褲皮鞋。如今你看火車站的擦鞋攤都消失多久了。

我這二十幾年不論在大學任教或從事設計創新相關工作,都不太需要也不太適合太正式的穿著。尤其我在南部。南部的喜宴就是,你平常週末穿什麼去吃飯就穿什麼去參加喜宴。頂多稍微再升一級,但不太會穿到嚴格定義的正裝。傳統婚宴的儀式夠多了,受折磨的通常是新人。賓客來分享喜悅,輕鬆一點也好。

我還蠻喜歡現在這個從傳統正裝中解放的年代。幾年前有媒體報導韓國電影院因為疫情經營困難,打算租影廳給遊戲玩家。「我兒子穿睡衣能否入場。」「那是阿宅的正裝。」被這段鄉民留言的對話笑死。

當然那是比較戲劇化的表達。但我們的確來到一個更輕鬆也更自由的時代。現在的人也因此意識到「以衣取人」是不準的,必須真的從言行舉止等實質證據認識一個人。這是個值得歡迎的趨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