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滋味

騎 YouBike 還車時,旁邊一位女士正在路邊的機車停車格中試著擠出一個可以把車塞進去的空間。這時就覺得公共自行車真好。借車時拉出來就騎走,還車後拍拍屁股就走。而且到處都可借還。

YouBike

當然每種移動方式都有它的條件。公共自行車的自由並不只是因為到處都有站點,主要還是因為你有:

  • 基礎的體適能:騎乘與步行的體力。
  • 對系統的熟悉程度:知道哪裡有站點,以及知道哪些站點的尖峰時段(可能借不到車或還不了車)是什麼時候。
  • 規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知道如何規劃從甲地到乙地的移動方式,以及知道公共自行車如何與其他交通服務銜接互補。
  • 動機:你會想要增加自己的身體活動量以及對交通服務的知識與熟悉度,賦能自己。

從某個角度看,騎自行車比較「累」。換個角度看,那是提高身體活動量的大好機會。我在〈公共運輸與身體活動:正確的生活習慣是一整套、相輔相成的〉也說過這點。你的觀念正確,看到的就是「機會」,而不是「累」。

電輔車當然是一種平衡。它比較省力,又比較快,幾乎可以替代絕大多數的機車旅次。單純為了交通,要省點時間,有電輔車我也會騎。尤其使用 TPASS/MeNGo 交通月票借電輔車也是前 30 分鐘免費。

但我通常還是會刻意選擇一般的 YouBike,刻意增加一點身體活動。我在〈持續運動九年記:沉澱與重啟〉也再次提到過這個我九年來一直積極實踐的原則。

即使有了正規的運動,還是要儘量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並且記錄這些活動。這是建立與維持運動習慣、累積身體活動量的好方式。

最後是自由的延伸。摘錄〈邁向永續交通:公共運輸不只替代既有的私有運具旅次,更增加移動的能力與自由〉裡的一小段:

「不論開車、騎車到哪裡,都要停車。不論停車方便與否,你最後終究要回到停車的地方。所以你就是不斷地下錨把自己綁住。你的移動其實是很沒有效率的。你或許以為有,但那只是錯覺。

這也更突顯公共運輸的價值。你不管到哪裡都不需要『回頭』。你不需要回到停車場。你人在哪裡,就是新的起點。你會有更多的移動自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