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現代公共運輸原生世代

高雄的公共運輸在過去二十年間從一片荒蕪逐漸成蔭成林。置身其中,除了我常分享的、自已的轉變,我們也看到現代公共運輸原生世代的形成。

Public Transportation

在捷運開始營運那年出生的孩子,現在正是高中生。昔時的青少年,如今已是青壯年。這一整個世代跟著公共運輸一起成長。不只建立了更不依賴私有運具的生活習慣,也形成了新的價值觀。

十幾年來高雄有愈來愈多大學生到大學畢業前都不需要、也沒騎過機車,尤其市區的學校。現在的青少年也有更便捷的公共運輸環境,不論上下學或假日休閒都可用。當然微型電動二輪車還是個問題,但整體來說大部分的學生選擇了更安全健康的移動方式。

公共自行車也扮演關鍵角色。不論是在捷運、輕軌與公車的路網範圍外移動,或是作為轉乘銜接。學生前三十分鐘免費,使用負擔更小。這不僅減少了機車與微型電動二輪車的使用,輕鬆共騎自行車也增加了社交的機會。

你如果有機會聽現在的高中生分享他們的公共運輸經驗與願景,會發現他們不論對公共運輸的探索動機、對交通建設的知識以及現代生活的價值觀,都大幅超越了上個世代。

這個世代甚至開始翻轉上一代。他們對公共運輸的重度使用其實也產生很多有價值的洞察。在高雄也有愈來愈多年輕人開始教他們的父母使用現代的公共運輸。

台灣在上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忽略了公共運輸的建設。公共運輸爛到只能勉強照顧弱勢,甚至連弱勢都照顧不好。更不用說便利主流大眾使用。所以那個時代成長的一代小時候的公共運輸體驗都非常差。成年之後有能力騎機車、開車就不會再回去使用公共運輸。

同一段時期大量人口移入高雄。現在很多所謂舊聚落其實都是五十年前闢建的。當時規劃的街廓也都是以私有運具為主。沒有考慮公共運輸,更沒有考慮步行。

如今公共運輸逐漸主流化。從環境到世代都在翻轉。你如果仔細觀察這個時代的公共運輸使用者,尤其在城市內,神態與儀態普遍都比使用私有運具的同輩好。也許因為少了駕駛負荷顯得從容,也許因為懂得使用整套系統自由移動顯得自信。

真正進步的城市是市民都懂得主動探索利用公共運輸的地方,而不是以騎機車、開車很方便自豪的地方。公共運輸素養的落差是真正的城鄉落差。

當然大家難免都會因為改變得不夠快而感到挫折。但高雄過去二十年的轉變,不論是公共運輸建設或市民的成長,還是相當巨大。如果一代又一代的公共運輸原生世代逐漸成為主流,老一輩的人也能主動成長,那麼我們就離以公共運輸與步行為主的、真正的宜居城市更近了一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