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蔡明亮的電影

蔡明亮的第九部電影《黑眼圈》即將於三月二十三日在全國上映。最近這段期間,蔡導演都在全台各地演講,宣傳電影兼賣票。我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前幾天我就出席了一場蔡導演的演講會,也在現場買了一個福袋,內有十張預售票,以及威尼斯影展限量手冊、海報、明信片等相關電影產品。

黑眼圈

五、六年前,我剛回國沒多久,只聽過蔡導演的大名,卻沒看過他的電影。那時,剛好有個機會可以看《你那邊幾點》,並在電影結束後聽蔡導演談電影。我非常喜歡看電影,自然就很高興地參加了。我到今天都還記得那時看完電影的感覺:「好棒的電影!」那種愉快與滿足的感覺,之後持續了好幾天。很少有電影能夠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後來,又看了《天橋不見了》。同樣地,也很幸運能夠再次聽到蔡導演談他的電影。《天邊一朵雲》上映前,蔡導演又開始他緊湊的演講行程,而我也想辦法抽空出席其中一場。那段期間,剛好這部電影引發許多爭議。於是,在聽完演講後,我就寫了篇「為什麼看不懂?」,談我對「看電影」這事的看法。等到正式上映後,我馬上就去看了。這部電影帶給我許多樂趣與啟發,讓我非常感動。

這次蔡導演來演講,我也和他聊了一下我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我說,這幾年,我有個很深刻的感觸:這個社會上大部分的成年人,在離開學校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人們不再願意接受與自己的偏見或信念不一致的觀點,也不再願意試著了解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這樣的態度是普遍性的,不只對電影如此,對生活中的其他向度也是如此。

蔡導演同意我的觀察。我又問蔡導演,把電影上映前的宣傳重心放在大學生和中學生身上,是不是代表放棄改變那些已經畢業的成年人的機會?他說當然沒有,只要有機會他還是會做。只是他覺得能做的有限,應該要從教育層面著手。

的確,該從教育著手。我一直覺得,電影已經是所有藝術形式之中最通俗的了。事實上,任何人都有能力欣賞任何形式的電影,只要願意接納與嘗試。電影也是一種健康的、暫時性的解脫,讓人們暫時離開現實,進入想像世界。

多看電影是有益健康的,多看不同性質的電影更有助於讓自己視野更開闊,對不同的人事物更寬容。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從小就對電影有正確的認知,從小就開始學習欣賞電影。如此,當他們長大以後,就懂得對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期待,而不會用單一標準來衡量所有電影。他們也比較不會排斥特定類型的電影,不會覺得電影就一定要是什麼樣子的。

當我談「教育」時,我心裡想的不只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成人教育。成年人不僅不應該要求下一代跟自己一樣封閉,更不該期待下一代做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成年人應該認真檢視自己的學習態度,讓自己再度成為一位更包容的學習者。

我之所以說「再度」,是因為那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且願意主動學習。每一位成年人其實都還保有這樣的潛力,只是在成長過程因為愈來愈沒有機會發揮而遺忘了。

再過不到兩個星期,《黑眼圈》就要上映了。不管你喜歡哪一類型的電影,不管你上次看電影是什麼時候,我都鼓勵你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放下你的刻板印象,試著接納它,也試著注意電影在自己心中喚起的各種感覺。這不僅是一個重新學習欣賞電影的機會,更是對一位傑出創作者的支持。

延伸閱讀:別看新聞台了,多看電影吧!「巧克力重擊」首映會為什麼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