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足爽 孩童惡夢

陳總統在最新一期的「阿扁總統電子報建議,「由政府選拔二十位年齡不超過十歲,體能優異的小朋友,提供每人每年一萬美金的公費,送到巴西最好的足球學校訓練十年,畢業後並幫助爭取到世界第一流的職業球隊踢球,目標訂在二○一八年台灣要打進全球三十二強……」

十年一圓足球夢

十歲的孩子正處於兒童期晚期,即將進入青少年階段。孩子們會自問:「我長大以後要成為怎樣的人?」他們要在成年之前,藉由了解自己與探索世界,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華人的傳統文化較不重視青少年的個別差異自由意志,父母往往將自身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不鼓勵孩子自己找答案。因此我們的孩子往往到了大學畢業,還不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也不了解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

然而,就算是再傳統的父母,就算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往某些特定的領域發展,但當事與願違時,他們還是會讓步。陳總統想為二十位未滿十歲的孩子決定他們的人生,全無妥協的餘地。這不僅剝奪了孩子們尋求自我認同的機會,更忽略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與自由意志。

再談陳總統送孩子出國的想法。在過去三、四十年間,台灣送出了多少小留學生?十歲的孩子獨自在異鄉生活,會發生什麼事,陳總統難道一點都不能想像嗎?孩子們和父母親的關係不會因為長期分離而改變嗎?孩子們不會想家嗎?不會有適應問題嗎?不會有認同的問題嗎?若有任何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都將是不可逆轉的。

從前,一般百姓忍痛將孩子送出國變成小留學生,通常不太限制孩子一定要學什麼。他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在更好、更自由的環境成長,找尋自己的人生目標。陳總統卻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只讓孩子往別人決定的方向發展。當孩子們逐漸長大,逐漸了解自我與世界,他們難道不會抗拒嗎?再加上在異鄉生活原本就有的強烈的情緒與社會衝擊,陳總統能保證這些孩子平安地成長嗎?

陳總統想要像組裝電腦一樣,按照自己的意思把這些孩子變成他想要的樣子。他忽視了孩子們的人性尊嚴,忽視了孩子們在異鄉會面臨的情緒與社會衝擊。基本上,他根本沒有把這些孩子當成有生命的個體來對待。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是,陳總統的足球夢是惡夢,不會帶來任何希望。台灣向來以民主與人權自豪,總統怎麼會如此沒有現實感?

(原發表於 2006 年 7 月 8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改寫自「解析阿扁的足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