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新聞標題

4 月 21 日的中廣新聞網有一則新聞,標題是「推動閱讀 杜正勝說夸父追日」。如果只看到標題,可能有不少讀者會理解成「杜正勝覺得推動閱讀的人不自量力」。事實上,新聞的內容是關於教育部推動的「萬人說故事」活動的啟動儀式,部長杜正勝透過視訊參與,並扮演「故事爺爺」,為小朋友講「愚公移山」與「夸父逐日」的故事,勉勵小朋友仿效愚公與夸父不屈不撓的精神,培養堅持的意志。

你注意到了嗎?這則新聞的標題表達不清,讓讀者不易推論出寫標題的人原本想要表達的想法。

  • 「推動閱讀」的主詞被省略了(這是漢語常見的現象),所以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要自行推論是「誰」推動閱讀。如果沒有任何脈絡,這個「誰」可以是任何人。
  • 夸父追日」有兩層意義。一是原本的故事,一是比喻的意義。前者就是一個故事,後者是「不自量力」。所以第二個句子可以被解讀為「杜正勝(對某些人)說『夸父追日』的故事」或「杜正勝批評(某個人)不自量力」。
  • 兩個句子間的邏輯關聯沒有表達清楚。「杜正勝說夸父追日」跟「推動閱讀」之間有什麼關係?

標題應該怎麼寫,才比較不會造成讀者的誤解?最重要的原則是,你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想法。寫作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表達想法。想法不清楚,表達就不可能清楚。

如何釐清自己的想法?可以試著用一句「不精簡(不省略)」的話,把新聞內容(或你的文章)的重點整理出來。例如,以本文討論的新聞內容來說,可能可以寫成下列句子:

  • 為了響應「萬人說故事」活動推動閱讀,杜正勝跟小朋友說了「夸父追日」的故事。

這句話用下列方式避免了我之前提到的三個問題:

  • 只有單一主詞「杜正勝」,前後兩個詞組的動詞和受詞也清楚呈現,不作任何省略。
  • 「說了 X 的故事」的語境讓讀者不致誤解「夸父追日」在句子中的意義。
  • 「為了事件 Y,杜正勝做了事件 Z」的表達方式,將邏輯與因果關係表達清楚。

也請注意概念間的階層結構:「推動閱讀」是「萬人說故事」的上層(superordinate)概念(「萬人說故事」是一種「推動閱讀」的方式),而「故事」則是「夸父追日」的上層概念(「夸父追日」是一種「故事」)。我寫的那句話也特別將兩個層次都清楚寫出來。

釐清想法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寫作最後的標題了。

先要選定表達的層次,是比較一般的呢?或是比較特定的?如果是一般的,就用較高層的概念(「推動閱讀」和「故事」),如果是特定的,就用較下層(subordinate)的概念(「萬人說故事」和「夸父追日」)。你可以視需要決定用哪一個層次,但請記得要前後一致。

新聞標題比較精簡,所以再來要決定如何簡化我們的清楚但冗長的句子。這部分所需要的時間比你想像得多,基本上你需要逐詞嘗試,看看略去之後是否會造成誤解。你也需要視情況替換原本長句中的詞彙。我把這個程序反覆運用,產生下列可能的精簡標題:

  • 推動閱讀 杜正勝跟小朋友說故事(上層概念)
  • 響應萬人說故事 杜正勝跟小朋友說「夸父追日」(下層概念)

下面列出其他媒體報導這個事件所用的標題。聯合新聞網的標題就是玩文字遊戲玩過頭以致無法精準傳遞訊息的典型例子,雖然這好像已經是各媒體的通病了……。中央社的標題就好很多,使用一致的上層概念(「說故事」、「多閱讀」),有單一主詞,因果關係也是清楚的。

延伸閱讀:中學語文教育的問題別再「超」了!紅海船難「不是」鐵達尼號翻版新聞報導的用詞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