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2010)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是泰國導演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獲得 2010 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最新創作。高雄市電影館於 2011 年一月的「宇宙無彊界」影展放映此片,並邀請我在十四日的場次結束後和現場觀眾談這部電影。本文是我分享的內容大綱。內有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是認知心理學家,專長是人與環境互動過程的體驗。今天談這部電影,我也同樣著重在觀影的體驗。電影的意義與價值不在影像與聲音,而在那些影像與聲音在你腦中激發了哪些經驗、那些經驗又如何幫助你體驗電影。在了解電影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驗。學習欣賞電影之前,必須先學習欣賞自己的體驗。

體驗

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打開筆記本快速寫下兩個字:「夢境」。那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強烈的體驗。為什麼像做夢?因為覺得不合邏輯與超現實的情節很自然。夢就像潛意識放映的電影,來自現實世界的焦慮與慾望在夢中用各種超現實的形式展現。作夢時你就這樣看著那些畫面,只有在你清醒之後才會開始感到困惑。

觀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像做夢,看完後的感覺像夢醒。你試著回想,但記得的不多。你試著從記得的片段之中找出一點意義,但你覺得那是個難解的謎。這部電影的六個部分就像是一夜的六個夢境,既連續又分離。

片名

我不懂泰語,不確定泰語片名是否也是如此。英文片名可以有「能夠回憶前世的波米叔叔」與「能夠召回逝去生命的波米叔叔」兩種解釋的方式,而在片中也的確同時有這兩層意義。所以片名已經給了我們一些關於電影內容與風格的提示。

結構

典型的電影結構是這樣的:電影會讓你看到某些衝突的發生,然後讓你看到有關聯的人時事地物,最後電影的結束也是衝突的解決。但《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結構與典型的電影非常不一樣。如果你事前期待的是一部典型的電影,那樣的預期會帶來電影欣賞的:困難,如果你從頭到尾都堅持用那個不合宜的預期來理解;或是驚喜,如果你能儘快放棄原先的預期並完全投入電影之中。

不論結構為何,所有的電影都會聚焦於下列五種可能的焦點之一:情節、角色、情緒、想法或是風格。電影中的所有元素形成一個圍繞著焦點組織的整體。嘗試辨識電影的焦點,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一部電影。而這部電影的焦點就像許多藝術電影一樣,是風格。用另外四種可能的焦點來統整電影元素,不會像用風格來統整一樣形成一個內部一致的整體。

風格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2010)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是導演最後一次用傳統攝影機和膠卷拍攝的電影。導演感慨電影最後終將走向數位化,因此這也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是導演向傳統電影致敬的電影,當然也是一種感慨。導演在訪談中也提到,在這部電影中他刻意用了六種截然不同的傳統電影手法拍攝電影的六個部分。

  • 返鄉:導演自己的風格。用長時間沒有剪接的單一鏡頭(long take)拍攝森林裡的動物、洗腎、開車等過程。
  • 晚餐:傳統泰國電視劇的風格,包括僵硬的演員與念稿般的對白,與人共存的鬼魂與怪物,以及攝影機的缺乏移動。我們看到這些應該有緊密聯繫的人互動卻有點缺乏情緒,我們像被催眠一樣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接受各種怪事。例如波米死去的妻子惠以鬼魂形態回來,沒人被嚇到。珍問惠燒給她的東西有沒有收到像問朋友有沒有收到宅配的東西。波米倒水給鬼喝。兒子波松以猴靈的形態回來,大家問他吃飽沒,還一起看照片。這是像夢境的一段。
  • 農場:紀錄片風格拍戶外的農場。這也是全片最自然最放鬆的一段。
  • 公主:這一段是泰國早期古裝電視劇的風格。看似突然插入的古裝劇情,內容上仍是有關的,只是時間移轉到過去。也許是波米的某個前世。這又是似夢的一段。顏面傷殘公主對美貌的慾望以及會說話的鯰魚引誘她的情節,就像現實中的慾望帶來的焦慮經常以超現實的形式出現在夢境中。
  • 叢林:電影中的夜景其實是在白天以藍色濾鏡拍攝出夜晚,這是非常老的電影攝影方式。波米臨終前的夢境其實是導演自己的夢,只是簡化了一些。導演試圖藉由波米說他的夢的時候畫面出現的影像(那些是導演和村裡年輕人一起玩的照片)把自己和波米融合。那是導演自己想要記住的畫面。至於波米的夢則可以有多重解讀。指涉的也許是電影的形成,也許是戰爭的記憶。
  • 旅館:再度回到導演自己的風格。用長時間沒有剪接的單一鏡頭拍攝。時間像是變慢了,像是紀錄片。結尾是超現實的:東與珍同時出現在在旅館房間與卡拉 OK。導演的目的是提示觀眾這部電影由一個以上的時空組成。

背景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2010)

泰國是一個現代與傳統並存的地方,也是佛教、印度教與各種泛靈信仰並存的地方。電影的許多內容源自這樣的文化。《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也是導演的「Primitive 計畫」整個系列四部電影的最後一部。導演想在利用這個計畫拍攝的泰國北部烏隆府的 Na Bua 地區。

泰北的這個區域有著一段被遺忘的血腥過去。1950 年代寮國與越南共產黨滲入,泰國政府甚為關注。1965 年 8 月 7 日泰國軍方與當地共黨民兵展開第一場槍戰,泰國政府在此後二十年間長期高壓統治該區。那是你必須選邊站的時代,如果你不支持政府就是共產黨,如果你不認同政府就得逃入叢林中。

八零年代冷戰結束後,這個區域的意識型態對立也結束了。但是,那些歷史與死亡也跟著被遺忘。所以導演重回 Na Bua,想把那些被遺忘的禁忌回憶拍攝出來。

猴靈的傳說是導演自己想出來的,但也受到當地傳說的啟發:一個寡婦的鬼魂會拐走村裡年輕男子,所以村裡都沒有男人。當然,猴靈很有可能象徵的是共產黨,特別是在泰國嚴格的電檢制度下。

這部電影的音效也是重點。在整部片中,你不管看不看得到叢林,都聽得到叢林的聲音。你感覺到生命無所不在,你可以聽得見那些看不見的生命。也因為如此,如果在家中看 DVD 不見得會和在戲院有一樣的體驗。導演自己也說他的電影可能不適合看 DVD,除非家裡音響的環繞音效特別好。

曖昧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裡不是只有一種現實,而是有多重現實。因此除了猴靈的象徵意義,這部電影還有不少部分留給觀眾多重解釋的空間。例如在電影的結尾,珍和東到底是在旅館房間看電視呢還是去了卡拉 OK?波米的前世是水牛、公主、僕人或鯰魚?

還有一些非常細微的、暗示的禁忌關係。例如波松與猴靈的關係,波米與小姨子珍的關係,公主與僕人的關係,以及東與珍的關係。每個人都想逃脫讓關係成為禁忌的規範,但就像波米臨終前的夢,沒有人逃得掉,只是從一種形式變形為另一種形式。波松成為猴靈,公主化成倒影,東與珍出現分身。當然,還有波米的前世今生。就像惠說的,沒有人上天堂,天堂什麼都沒有。

結語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是一部能夠帶來非常獨特觀影體驗的電影。但因為它的結構太特殊,從一般人到藝術電影的圈子對它的評價都相當兩極,而且負評不少。這的確是一部稍微有點難度的電影,但也不至於無法欣賞。因此電影館請我來此分享,希望能夠藉由對看電影的體驗的分析讓我們更懂得欣賞電影。

欣賞電影,不論是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原則都是一樣的。我們必須學會理解自己的體驗,最好在看完電影後試著表達自己的感覺與想法。我們要學會欣賞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要因為看不懂就拒絕一部電影。我們要學會讓自己更包容,因為沒有意外就沒有驚喜。我們更要克服偏見,因為我們其實有能力欣賞任何電影。大部分的時候,讓我們看不懂一部電影的,不是電影內容,而是我們自身的偏見。

後記

All Eyes on Kaohsiung談電影談了這麼多年,《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大概是我談過藝術性最高的一部。為了這場在高雄市電影館映後座談的分享,我事前花了整整兩週時間準備。整個過程很愉快,現場觀眾的回饋也很有深度,帶給我不少啟發。

這次也很高興見到電影館劉秀英館長、王亦如組長、以及邀請我的劉怜珍秘書。除了相談甚歡,我還獲贈《影領風潮:高雄城市光影紀實》一組,含書、光碟、卡套、提袋。甚感驚喜。

劉秘書和我其實認識很久了,當年她還在鼓山圖書館任職時就曾多次邀我去談電影。她到電影館任職後也繼續邀請我,不同的是以往的片子是我選的,這次(也許包括之後的)的片子是電影館指定的。所以這次分享對我來說難度相當高,我也很感謝劉秘書及電影館同仁的信任。

延伸閱讀:為什麼看不懂?我看蔡明亮的電影閱讀與電影欣賞心理學電影與生活看電影電影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