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是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其中一幅楹聯上聯的前半。記得是在 1980 到 1981 年間,我第一次在黎明文化出版的《經國先生知勉錄》上讀到這句話。在那個年代,台灣每年都會在各地舉辦全國性的書展。這本書是就是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的書展上買的。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從此牢記在心,並時時提醒自己。小時候,其實並不完全理解意義,只覺得有點道理。隨著年歲漸增,益發覺得這句話真是充滿了智慧。

一、是非審之於己

是非、毀譽、得失,三者之中,只有是非是由自己決定的。在任何時候,你都必須根據收集到的訊息謹慎判斷,並作出適當的決定。或許你收集的訊息包括了別人的意見,但最終的判斷還是在你自己的心中獨立完成,你也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如果你希望別人幫你作判斷與決定,是很不負責任的。你應該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培養足夠的自信。同時你也要體認,人不是全能全知的。你不可能作出完美的判斷與決定,因此培養自信之餘,也要避免過度自信。

二、毀譽聽之於人

批評或讚美來自他人,而他人豈是你能控制的?既然不能,就應該以開放與接納的胸襟面對批評,並以感謝與珍惜的態度面對讚美。別忘了,這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每個人都是有獨特生命經驗的獨立個體,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認同你。

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說服或影響每一個人,是很不切實際的。你應該做的是同理並尊重他人,儘量用不冒犯別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別人理解你的想法與作法。如果你盡力這麼做,得到的讚美應該會多於批評。讚美多於批評就夠好了,別再多花時間在那些還批評你的人身上。

三、得失安之於數

世界如此之大,任何人所能理解的世界,都只是極小的一部分。而你所能影響的世界,又只是你能夠理解的世界的極小的一部分。任何事都有不確定性,任何決定也都伴隨著風險。你能夠做的,是在有限的能力與資源下盡力而為,並學習面對不確定性。

如果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是很沒有現實感的。你應該做的是,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永遠都跟得上不斷變遷的世界。你更應該磨鍊自己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作好準備,隨時可以面對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

延伸閱讀:柔弱勝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