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去年公民 1985 行動聯盟發動二十五萬人凱道送仲丘,今年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動佔領立法院。這兩波由年輕人發動的新型態群眾運動都吸引了相當多人的支持。當然,不是沒有爭議。但別急著評論單一事件。

Read More 佔領立法院之後

要作一場成功的簡報,技巧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簡報者的個人風格。很多人上了台放不開,風格很難展現出來。這和我們的文化有關,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教訓要中規中矩、謙虛內斂、公平客觀、面面俱到。但這樣作簡報只會又乾又澀又悶又無聊。

Read More 簡報者的個人風格

「出路」對心理系的學生來說一直是件很困擾的事。表面上很多工作都和人有關,但心理系的訓練好像又做不了那些工作。要跳出困境,你就必須確認,自己:一、必須真懂心理學;二、不能只懂心理學。

Read More 心理學的天空

各行各業都有神棍。你知道,就是沒什麼本事卻把自己吹噓得比任何人本事都大,還宣稱買了他的天價產品或課程就可以立即致富、解決難題,或做到任何實際上很困難做到的事。

Read More 神棍

不分東西方,所有的商業電影都在強化主流社會的基本價值觀。觀眾在看到自己的價值觀被威脅而後獲勝,內心的喜悅強化了原本的價值觀,讓他們覺得自己活在安全、真實、正義的社會中。不僅寓癒於樂,也讓人們更願意看電影。

Read More 電影裡的價值觀

台灣的教育太重分流,職場太重分工,很多人都只有單一領域的訓練與專長。雖然開始意識到跨領域的重要性,真跨出去的很少。多年來我自己跨了很多領域,也有不少觀察。跨領域的難度,不在領域間的差異,而在學習的動機。

Read More 跨領域,怎麼跨?

「觀點太少,論點太多」是很多個人或媒體讓人感到無趣的主因。這「少」與「多」當然受到難度的影響:觀點的形成很困難,論點的產生很容易。前者是以不同的參照架構詮釋完整的現象,後者則是在相同架構內以個人立場爭辯局部現象的意義。

Read More 觀點與論點

台灣近年食品安全與造假問題層出不窮,無良業者當然得負最大責任。但當不同業者都做同樣的事而且還能夠騙到消費者的錢時,消費者也該反思自己有哪些不適當的信念被業者利用來欺騙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Read More 做個更聰明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