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華碩(ASUS)十一日在北京舉行新款平價手機 Zenfone發表會。新機在中國的規格比台灣的好很多,價格卻差不多,在台灣引起爭議與抗議。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上個月才公開宣布要學習社群經營有成的小米,此次危機剛好也是決心與能力的考驗。

Read More 華碩的溫度

我們總會在生活中根據觀察作出推論。推論是超越已知、理解未知的過程。「已知」是「證據」,我們猜想的「未知」是「假設」。推論的困難在於不確定性:你怎麼知道你的假設有多接近真實?

Read More 洞察的藝術

「分類」是基本心理歷程,是經驗類化的基礎。我們不只分類事物,也分類人。但分類也有副作用,它讓我們高估類別間的差異,低估類別內的個別差異,並產生內團體偏私(in-group favoritism):對內團體成員的優點與外團體成員的缺點印象較深刻。用白話來說:「我們跟他們很不一樣。我們都很好,他們都不好。」

Read More 把「他們」變成「我們」

「出路」對心理系的學生來說一直是件很困擾的事。表面上很多工作都和人有關,但心理系的訓練好像又做不了那些工作。要跳出困境,你就必須確認,自己:一、必須真懂心理學;二、不能只懂心理學。

Read More 心理學的天空

各行各業都有神棍。你知道,就是沒什麼本事卻把自己吹噓得比任何人本事都大,還宣稱買了他的天價產品或課程就可以立即致富、解決難題,或做到任何實際上很困難做到的事。

Read More 神棍

不分東西方,所有的商業電影都在強化主流社會的基本價值觀。觀眾在看到自己的價值觀被威脅而後獲勝,內心的喜悅強化了原本的價值觀,讓他們覺得自己活在安全、真實、正義的社會中。不僅寓癒於樂,也讓人們更願意看電影。

Read More 電影裡的價值觀

台灣的教育太重分流,職場太重分工,很多人都只有單一領域的訓練與專長。雖然開始意識到跨領域的重要性,真跨出去的很少。多年來我自己跨了很多領域,也有不少觀察。跨領域的難度,不在領域間的差異,而在學習的動機。

Read More 跨領域,怎麼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