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台灣第一個本土 Web 2.0 服務黑米共享書籤,在 2007 年 12 月 22 日這天滿兩歲了。過去兩年間,台灣也陸陸續續出現了更多的本土 Web 2.0 服務。然而,包括黑米在內,這些服務的使用者群始終是非常小眾的。主要原因是,服務設計未能充分適應本地文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描述本地主流使用者的特性。我的期待是,本土 Web 2.0 服務能夠在 2008 年跨出重度使用者護衛的城堡,熱情擁抱主流使用者。大量的主流使用者能為 Web 2.0 服務帶來夠長的長尾,讓服務的發展更穩定、更健康。

Read More 台灣 Web 2.0.08

從代工製造到自創品牌,台灣業界以不同的步調陸陸續續進入產業升級的轉型期。台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但走得十分艱辛。台灣其實並不缺乏經營成功品牌所需的知識與技術資源,問題在於無法充分辨認與整合所需要的資源。重要性被低估的資源之一,就是認知心理學。品牌在表面上是一組代表產品與服務的詞彙與符號,深層的意義則是人們對這組詞彙與符號代表的產品與服務的主觀認知。台灣業界經營品牌,多半著重在表面,很少深入人心。即使想要深入,也因為對人的認知能力特性不夠了解,很難做得很好。這是台灣在品牌經營上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Read More 台灣品牌「心」方向

高雄市的五福路與中正路皆為東西向幹道。五福路東端在凱旋路口匯入中正路,與穿越凱旋路繼續往東的中正路形成 Y 字型。兩條路東向進入同一條路,在路口有兩組交通號誌分別控制兩條路的車流。2005 年 12 月高雄捷運工程意外造成凱旋路與大順路之間的中正路塌陷,2006 年初在塌陷處的南北兩側各闢一條便道搶通。通車後路口也設置了新的號誌,但號誌的位置配置卻十分不適當。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也再次突顯了台灣公共建設「差不多就好」的現象。

Read More 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

閱讀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技能。要將印刷的符號解碼還原為有意義的語言,涉及了包括知覺、記憶、語言和思考等認知歷程及不同認知歷程間的交互作用。閱讀技能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熟練,也不是每一個人最終都能熟練地閱讀。

Read More 閱讀與電影欣賞心理學

一般人總以為了解自己的認知歷程如何運作,然而直觀的了解往往也是不準確的。我們的大腦不是像電腦一樣的通用計算系統,而是演化塑造出來的特化的計算系統,目的是適應環境。我們的認知能力也不是為了處理課堂上的知識設計的,而是為適應性及功能性的行為服務的。可以這樣說,人是一種有適應性的、主動的有機體,而不是一部被動執行指令的電腦。

Read More 認知與學習策略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會在印刷媒體和網路上經由閱讀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在時間有限但資訊無限的情況下,人們的閱讀策略是高度選擇性的。如果標題無法立即讓讀者了解文章的主旨,人們就不會繼續閱讀。如果標題夠好,但第一段卻無法立即讓讀者了解文章重點,人們還是不會繼續閱讀。因此,如果你想引起讀者的閱讀動機,就要把標題與第一段寫好。

Read More 引起閱讀動機的關鍵:文章的標題與第一段

去年八月我寫過一篇「共享書籤 HEMiDEMi,網摘精華 MyShare」,比較這兩個競爭的網路服務。當時,我看好基於純粹 Web 2.0 機制的HEMiDEMi 黑米共享書籤。過了不到一年,結合共享書籤與社群討論的黑米果然發展出類似繁體中文 del.icio.us + Digg 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使用者。但是,新的黑米也有了新的競爭對手:去年八月底開始內部測試,最近開放一般使用者註冊使用,介面與功能都與黑米十分類似的推推王 funP

Read More 黑米與推推王:概念模型的比較

上星期因為要搭高鐵北上開會,我第一次使用了高鐵的自動售票系統。當我在高鐵左營站看到自動售票系統的使用者介面時,我覺得那像是放在實驗室裡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操作的複雜儀器,而非提供一般民眾自行操作的設備。我發現這個系統易用性非常低,幾乎像是在考驗使用者。就用考試來比喻,以下依序列出高鐵自動考試系統出的五個考題。針對每個考題,我寫下作答時的觀察並附上認知心理學的分析。最後,我會再回到工業設計的脈絡中討論。

Read More 台灣高鐵自動「考試」系統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幾乎每位台灣的駕駛人都會在車內後視鏡上加裝廣角鏡。有人認為廣角鏡可以看到標準後視鏡看不到的盲點(死角),也有人認為廣角鏡的防炫光功能比標準後視鏡強。但我必須指出,這些都是迷思。基於這些迷思在後視鏡上加裝廣角鏡,對行車安全事實上是會造成負面影響的。

Read More 汽車廣角鏡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