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的心裡話
2013 年 4 月 24 日,我到台大心理系討論會對研究生與老師們作了一場演講,講題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家的探索旅程:從認知到設計,從學界到業界」。主軸是分享自己從 1988 年進心理系至今 25 年一路上的觀察與感觸,同時介紹使用者經驗設計,並反思國內的心理學教育。
Read More 心理人的心裡話2013 年 4 月 24 日,我到台大心理系討論會對研究生與老師們作了一場演講,講題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家的探索旅程:從認知到設計,從學界到業界」。主軸是分享自己從 1988 年進心理系至今 25 年一路上的觀察與感觸,同時介紹使用者經驗設計,並反思國內的心理學教育。
Read More 心理人的心裡話最好的產品與服務不只要能滿足使用者的期待,還要把問題解決得比使用者期待的更好。能夠超越期待,才能帶來驚喜。「驚喜」是很重要的使用者經驗元素。它喚起使用者更多的正面情緒,讓使用者對品牌更認同。
Read More 超越期待,創造驚喜看到「全球化」或「跨文化」,很多人可能會立即聯想到國際、政治、經濟或是商業;然而,這些層次總讓人感覺既遙遠又抽象。《CQ 文化智商》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是聚焦在個體層次的實際問題——如何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Read More 培養文化智商,做自己人生的設計師大部分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的語音提示都是女性的聲音。進一步觀察,一般電腦或資訊裝置如果會說話,多半也都是女性的聲音。為什麼?
Read More 為什麼衛星導航系統都是女生?「為什麼我們如此不同,感受卻如此相似?為什麼我們的感受如此不同,看起來卻如此相似?」讀《想像的力量》時,我的感覺就像繪本《星月》(Stellaluna)裡,意外和母親分離落入鳥巢和雛鳥們一起生活的蝙蝠幼兒。逐漸認識彼此之後,我們開始對彼此的異同感到好奇,並開始尋找自我的認同。那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思考脈絡。
Read More 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我開車進廠保養經常被提醒,若接到滿意度調查電話請回答「非常滿意」。後來我才了解,原來這項指標會被公司用來評量員工表現。如果顧客沒有給最高分,員工會被要求寫報告並設法讓顧客提高分數,甚至可能被扣績效獎金。這種作法在民間企業與公部門都很常見,但對於改善服務品質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Read More 滿意度調查無法告訴你的事麵線糊是既傳統又簡單的小吃。它簡單到即使詞彙豐富的美食專家對它的描述可能都很平凡,而那樣的平凡正是我喜愛之處。我喜愛的是它的古早味。更精確地說,我懷念融入了童年回憶現在再也嚐不到的古早味。
Read More 麵線糊這一味我喜歡比喻,它讓我可以只說一句話就讓別人了解我的特定感覺或想法。尤其這個時代的人愈來愈沒有耐性閱讀長篇大論,使用比喻不僅能夠精簡字數,還能增強閱讀的樂趣與表達的力量。本文彙整 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12 月間我在 Twitter 使用過的比喻,共 96 則,分成十類:人生、觀心、電影、語文、溝通、生活、移動、旅行、研究、設計。
Read More 比喻的樂趣與力量(2012)人們在任何時候的體驗都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個體收到的環境刺激輸入,以及心中被這些刺激喚起的相關經驗。個體用這些經驗解釋感受到的刺激(未必意識得到這個過程),解釋的結果就是體驗。用簡單的式子來表示:
Read More 一歲幼兒教我的設計課二十四年前當我還是心理系大一新生的時候,親友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念這個有什麼出路」,而我的回答「想要了解心智如何運作」顯然不能讓大部分的人滿意。通常我會再被問到「了解之後有什麼出路」,然後雙方就進入這種問答的無窮迴圈,直到一方放棄為止。
Read More 心理、溝通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