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的回憶
早八的課永遠是大魔王,對師生都是。但我印象最深的早八體驗不是學生時期,而是在大學任教以後。
Read More 早八的回憶高等教育
早八的課永遠是大魔王,對師生都是。但我印象最深的早八體驗不是學生時期,而是在大學任教以後。
Read More 早八的回憶昨天從林從一老師那裡得知,柯華葳老師過世了。
Read More 憶柯華葳老師無意間翻出一張一九九三年十月中正大學四週年校慶、當時剛升碩二的我從林清江校長手中接下校長獎的畫面。看著就讓我覺得該寫下那段和林校長的緣分。
Read More 中正大學三十週年,憶林清江校長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劃第二屆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於九月九、十日在成功大學舉行。我很榮幸應邀擔任第一天的觀察員。參與的兩場主題分別是社群經營與組織學習,皆與教師成長有關。本文是觀察心得的彙整。
Read More 師生的共同命運,以及大學的創新台灣的流浪博士,那些擁有博士學位卻難在學界或業界覓得正職的博士,數量愈來愈多。這未必是個人能力問題,更多是高教生態與產業結構的問題。本文提供突破困境的十個建議。
Read More 流浪博士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十個建議台灣產業代工起家,核心能力是解決問題。從以前到現在,人家隨便丟個問題我們都有能力解得出來解很好。然而做品牌與創新要自己發現問題,而這也讓我們面臨困境。因為我們只被教導解決問題,沒有學過如何發現問題。
Read More 從解決問題到發現問題十三年前我剛回台灣任教就參與了當時剛啟動的醫學教育改革。當年台灣所有醫學院都正在或即將接受第一輪的醫學院評鑑,也觸發了持續十餘年的醫學教育改革。回顧我參與的十年,不可避免地目睹不少形式主義亂象,但也的確看到更多正面轉變。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台灣的心理學教育也需要改革。
Read More 心理學教育改革「分類」是基本心理歷程,是經驗類化的基礎。我們不只分類事物,也分類人。但分類也有副作用,它讓我們高估類別間的差異,低估類別內的個別差異,並產生內團體偏私(in-group favoritism):對內團體成員的優點與外團體成員的缺點印象較深刻。用白話來說:「我們跟他們很不一樣。我們都很好,他們都不好。」
Read More 把「他們」變成「我們」台灣人民一直有很多憤怒。憤怒的不是只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人們領著不能反映自己付出程度的低薪,緊抓著沒有成就感但需要它來養家活口的工作,掙扎著尋找能夠發揮能力的舞台卻不可得。有些人原已習得無助,又被這陣子年輕人佔領立法院與行政院的衝撞喚起了希望。
Read More 憤怒背後的社會脈絡「出路」對心理系的學生來說一直是件很困擾的事。表面上很多工作都和人有關,但心理系的訓練好像又做不了那些工作。要跳出困境,你就必須確認,自己:一、必須真懂心理學;二、不能只懂心理學。
Read More 心理學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