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

在某個深夜裡,你躺在床上,疲累但無法入眠。白天的工作、學業、生活、家庭或感情上的種種不順遂及隨之而來的壓力,不斷地在你腦中翻騰。幾分鐘前,你或許喝了不少酒,或許哭了一場,或許,你什麼都沒做。總之,你覺得不管做了什麼,都解決不了、也逃避不了那些帶給你壓力、讓你不快樂的問題。你無助地躺在床上,淚水流過雙頰,枕巾濕了一大片。你閉上雙眼,心中不只一次這麼想著:多麼希望今晚睡著之後,就再也不要醒來了!

Read More 自殺防治必須從小做起

台灣人非常喜歡到處轉載網路上讀到的文章,而且通常沒有經過原作者授權。熱衷轉載的程度,大概是世界第一。我當然明白,人們們往往是讀了網路上某篇文章以後深受感動,想要和朋友分享,才轉載的。我也不是要批評轉的動機,而是想談談轉載別人著作的習慣和表達能力的關係。

Read More 轉載與表達

每年八月,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放榜時,網路上就會掀起一陣「菜市場名」熱。人們都有好奇心,都想知道哪幾個名字最常出現。我也是,所以我自己也經常作統計。但我也想提醒,名字的頻率分佈,不是只有娛樂價值,它其實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

Read More 菜市場名的背後

如果你從事教育工作,一定經常使用電腦製作上課講義及投影片。如果你和絕大多數的老師一樣,使用的應該是微軟的辦公室軟體。你用微軟的辦公室軟體製作的檔案格式是封閉的,只能用微軟的辦公室軟體開啟。所以當你把講義或投影片檔案給學生的時候,你心裡已經作了「每位學生都有微軟的辦公室軟體可用」的假定。

Read More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須文蔚老師在中時電子報作家部落格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與編輯採訪社的同學,透過教育部的「減少數位落差:青年資訊志工團隊」計畫,前往位於花蓮縣偏遠地區的水璉國小協助孩子們數位落差。他們意外地發現,該校透過縣府新購得的一批電腦隨機安裝的作業系統是 Linux,而不是他們預期的 Windows。

Read More 「跨越數位落差」不等於「微軟化」

閱讀,對於熟練的讀者來說,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不論是何種語文的使用者,熟練的讀者每分鐘平均可以讀三百個詞。然而,閱讀其實是人類所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活動,閱讀理解的過程涉及了各個訊息處理階層的認知歷程及不同認知歷程間的交互作用,包括知覺、注意力、學習、記憶、語言、概念、推理、問題解決、判斷與決策等。閱讀,就像許多認知能力一樣,一般人直觀上不覺得困難,不表示它真的是一個不困難的作業,更不表示為了完成該作業所必須涉及的認知歷程是簡單的。

Read More 閱讀與認知

「天龍八部」及「臥虎藏龍」兩部武俠小說的部分章節,最近成為中國大陸高二學生語文課的選讀教材。蔡明亮導演的電影「天邊一朵雲」在柏林影展得獎,回到國內,國人關注的卻只有「口交鏡頭是不是真槍實彈」。這兩則新聞,在本質上其實是有關聯的。

Read More 為什麼看不懂?

受虐的邱小妹妹成為醫院人球案,震撼了台灣社會。涉及此案的每一個醫療專業人員都認為自己沒有錯,而社會大眾則急於找出那些該為此案負責的人。於是,事發兩天後,我們就看到台北市衛生局長遭撤職,仁愛醫院兩醫師被記過。

Read More 邱小妹曾流失的機會

網際網路並不是單純的「電腦」網路,而是由使用網路的人、人與網路互動的軟體界面、與各種網路通訊協定與硬體設備結合而成的複雜系統。討論人與網路的關係時,如果只著重網際網路的技術面,或是只著重網際網路對人的外顯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所得到的印象將不可避免地不完整且沒有代表性。

Read More 心理學與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