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名的背後」一文見報後,隔天,八月十二日,中央廣播電台的「早安中國人」節目針對這篇文章對我作了十分鐘的即時電話訪問,從錄取考生的常見名字談性別與人權。在訪談的最後,主持人張順祥先生問我:陳水扁總統今天(十二日)將主持總統府性別主流化諮詢顧問小組第一次會議,你對政府有什麼期許?
我的回答是:我們不能只是看一些很大的點,例如內閣官員中女性比例有多少。應該要注意一些細節,例如,媒體的用詞是否性別歧視,或是一般人的行為與態度是否反映性別歧視的態度。我們的整個環境,就是由這些細節所建立起來的。我會期許我們一般人都能從這些細節做起,唯有如此兩性在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平等。
後來,在總統府的網站找到陳水扁總統在會議上的致詞全文。果然如我原先預期,陳總統還是只在意那些很大的點。他又再度提到在台北市長任內大量起用女性擔任政務首長,以及因為他的邀請搭擋而使呂秀蓮女士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他當然也不會忘了提到,在擔任總統的任內,內閣更維持四分之一左右的女性部會首長,以及出現了第一位行政院女性副院長、女性警察局長、女性將軍以及第一位女性國民代表大會議長等在陳總統眼中「努力落實『兩性共治』理念」的具體行動。
陳總統顯然對這些成就非常自豪,所以才會一講再講,講到我們一般百姓都會背了。但他的自豪也反映了他對性別平等的錯誤認知。一個有權力的男性運用他的權力讓某些女性也享有權力,那只是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男性英雄拯救弱勢女性,根本不叫性別平等。真正的性別平等,是讓不同性別的人都能在不受歧視且沒有偏見的環境下生活與工作,讓能力而非性別決定一個人在行各業激烈競爭中成功的機會。陳總統如果真的有性別平等的觀念,對前段所述「政績」,他應該會為了那樣的講法與作法反映出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覺得不好意思,而不會自豪地一講再講。
「性別主流化」是一個在政策與法律面的運動,希望藉由檢視並修改性別不平等的政策與法律,創造性別平等的社會。自總統與行政院長以降的高階政府官員,對國家政策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台灣如果要有效推動「性別主流化」,第一步應該就是藉由再教育,讓國家領導人與政府官員對性別平等有正確的認知,在作決策時才會有足夠的敏感度與正確的性別意識。我之前在訪問中提到,期許一般人都能從這些細節做起。權力愈大,責任也愈大。所以,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與政府官員,更應該反躬自省,從細節作起。如此,性別平等的理想才有可能在台灣社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