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百年前的抑鬱青春與死亡探索
讀完川端康成的《古都》之後,繼續看他早期的作品《伊豆的舞孃》。選的譯本同樣是去年大牌出版、劉子倩翻譯的版本。全書四篇小說,用不同方式演繹川端康成百年前的抑鬱青春。
Read More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百年前的抑鬱青春與死亡探索讀完川端康成的《古都》之後,繼續看他早期的作品《伊豆的舞孃》。選的譯本同樣是去年大牌出版、劉子倩翻譯的版本。全書四篇小說,用不同方式演繹川端康成百年前的抑鬱青春。
Read More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百年前的抑鬱青春與死亡探索高雄壽山動物園休園改造以後已重新開放一年多。今日初次造訪,印象深刻。這個小小的動物園再次走進現代,也再次變得有趣。
Read More 高雄壽山動物園:讓動物園再次有趣每個人都事先做好準備,該帶的東西都帶了。在陽光中愉悅地走向投票所,完成儀式,表達心願。然後愉悅地離開。每次投票我都很喜歡這種感覺。人們真的是用到廟裡拜拜的神聖心態來投票的。
Read More 心誠則靈,但未必有求必應:台灣人投票就像到廟裡拜拜,真的是神聖的一票涼而不冷的晴朗冬日早晨,陽光穿過大順路的雨豆樹綠色隧道,溫柔地灑在輕軌電車與植草鋪面、旁邊的汽機車以及馬路上。美的不只是光影,更是現代生活的韻律。
Read More 高雄輕軌:比綠色隧道與路面電車更美的,是現代生活的韻律台鐵公司化之後發表了一套特等站站長的新制服,不意外地又被外界嫌醜。我也認為真的不行。但是穿衣服不好看這件事也突顯了台鐵最根本的問題:不認識自己。
Read More 台鐵最需要的不是美學改造,而是認識自己挑毛病很容易。任何事物你都一定找得到不完美之處。但是看到這世界的美好是需要訓練的。你要懂得看到整體,懂得從別人的視角來判斷價值,而不是只有自己的好惡。
Read More 你能感受到這世界上的美好(而不是永遠都在挑毛病),才能創造更多的美好看過中國導演王兵的紀錄片《青春(春)》之後就想回顧一下台灣的紡織業發展的社會脈絡,尤其勞力密集的早期。相關書籍…
Read More 紡織業:戰後台灣產業轉型的起點多年前看過黏土停格動畫《 第十四道門(Coraline)》就被電影的視覺風格吸引,對這個故事的黑暗念念不忘。近日讀了尼爾蓋曼的原著,對這個故事更欣賞了。
Read More 《第十四道門》:小說與電影都極為精采、既黑暗又恐怖的兒童冒險故事三十多年前在電視上看過川端康成的《古都》改編的電影,對其氛圍印象深刻。之後就一直覺得該讀原著。這麼多年每次都是想到就忘。最近終於把這事結案,也算是和年少時的自己重逢。
Read More 川端康成《古都》:千重子找到了苗子,我也和年少時的自己重逢浙江織里鎮有一萬八千間童裝工廠。三十幾萬二十歲上下的外地青年在此工作。中國導演王兵花了五年時間跟拍,拍成一套三部曲電影。《青春(春)》是第一部。
Read More 無怨的《青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