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輕軌:人本交通的現代地景

電車回到路面是好的設計。不只輪椅與嬰兒車使用者避免上下樓及上下公車的麻煩,一般人進出與移動也更方便了。這是人本交通的現代地景。

Kaohsiung Light Rail

城市的進步不在樓多高、路多寬、商場多大,而在交通環境對行人與障礙者有多友善。

Kaohsiung Light Rail

我還記得 2014 年應邀出席公共運輸的發展策略研討會發表引言〈公共運輸的使用者經驗〉。中間有個行程在高雄捷運南機廠,一手催生輕軌的陳俊融副總工程司充滿熱情地介紹高雄輕軌。

Kaohsiung Light Rail

在機廠看到了全新的西班牙 CAF Urbos 3 電車。

Kaohsiung Light Rail

也來到當時還在施工中的輕軌車站,聽陳副總工程司描述人本交通的願景。

Kaohsiung Light Rail

當時連大魯閣草衙道(現在的新光三越 SKM Park)都還沒完工呢。

Kaohsiung Light Rail

轉眼九年過去。今年年底環狀輕軌即將全線通車。遺憾的是陳副總工程司於 2016 年辭世,未能親見高雄輕軌近年的進展。相信他在天之靈還是守護著這項建設。

Kaohsiung Light Rail

不需要電梯、升降裝置、渡板、陡坡、司機或站務人員輔助,輪椅就可以輕鬆進出月台與車廂。這是路面電車的迷人之處。

Kaohsiung Light Rail

以前的人覺得城市要有高樓與地下鐵才算進步。後來才學到真正宜居的城市樓未必高,而電車都儘量回到路面。

Kaohsiung Light Rail

也只有路面電車能讓阿嬤輕鬆自在地遛孫。

Kaohsiung Light Rail

城市的電車應該要從高架和地下回到路面。實際體驗過,會更深刻體悟為何應該如此。習慣路面電車後就很不喜歡上下樓搭捷運,以及搭公車上下階梯、行駛搖晃。

Kaohsiung Light Rail

如果電車行駛於地下,每個人都低頭滑手機。在路面電車上,很多人會看著窗外。路面電車重新連結了人與城市。

Kaohsiung Light Rail

輕軌第二階段從郊區進入住宅區,也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上下學放學時段的輕軌滿滿的學生。路面電車平安載著同學們到校,也延續同學們走出校門之後的社交。溫暖的陽光療癒同學們的心靈。不用在公車上被搖晃,不用在地底不見天日,不用擔心腳踏車被幹走。真好,也真美。

Kaohsiung Light Rail

北環也把原本其實不遠但交通不便的凹子底與內惟連結起來。美術館變得不那麼遠了。也讓我到內惟藝術中心看電影更方便。

Kaohsiung Light Rail

我最喜歡的北環地景是裕誠路與中華路間這一小段中央單軌雙向路段。這段路的路幅原本就不寬,所以輕軌只做單軌。但也更能彰顯電車回到路面的價值,以及輕軌的適應性。

Kaohsiung Light Rail

這段路的車內窗景是我覺得最現代化的公共運輸與人本交通地景。兩側都是道路,行人就坐在行駛於路中央的電車內。我們一點一點把被汽機車佔據、但原本應該屬於行人的空間還給行人。

Kaohsiung Light Rail

最後是博愛路與中正路之間的大順路光影。這條路真的生來就是要配路面電車的。而且沿路學校特多,電車剛好讓學生上下學更安全。期待這最後一段輕軌能在年底前順利完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