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性理解謠言,從設計改變結果

人們用自己的經驗去接收與理解訊息,回憶時又依經驗檢索並重建。每一次接收、理解、回憶與傳述,都可能扭曲原貌,謠言便在這過程中自然生成。

Memory

人的認知能力是演化塑造出來適應環境的。它強大到創造了文明,但它的專長從來不是精確記錄細節,而是理解與行動。在任何當下,它很會判斷哪些細節有關或無關,並即時忽略大部分的細節。

訊息傳播的目的也很少是為了傳播。更多的時候是作為維繫關係的話題。真偽或細節不那麼重要。

即使沒有惡意,即使真心相信自己記得的事,回憶裡的版本也一定會和事實有出入。人類社群天生就是高效的謠言工廠。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事實查核使不上力。謠言散布的速度永遠比查核快。而且當你把「新聞業」當成主體、把訊息抽離脈絡來查核的當下,就已經失去了事件的全貌。

放掉「新聞業中心主義」,回歸以人為中心。你要如何為一群人創造價值?什麼價值?如何根據這群人的特性設計一個好的產品達到這個目的?

讓相關且正確的訊息成為好產品的一部分,才是邪不勝正之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