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公共運輸重塑了人們的距離感與心理地圖

本世紀以降,台灣的公共運輸骨幹比上世紀增強許多。高鐵通車,台灣縮小了。台鐵有了全新的電聯車,以及都會區捷運化,雙鐵轉乘讓台灣縮得更小。現代公共運輸重塑了人們的距離感與心理地圖。

Public Transportation

雙鐵一日生活圈,舟車不再勞頓

高雄是我的基地。到西部所有城市,包括台灣頭的基隆,都是當日往返。就連東部也是。今年就有一日往返宜蘭、花蓮的行程。而且不論是基隆、宜蘭或花蓮,都在上午九點半前抵達。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運用。

當然愈遠的目的地要愈早出發。搭高鐵與台鐵清晨六點之前的早班車要五點就出門。但是早起一點可以省掉前一晚先去過夜的時間、開銷與麻煩,還是值得。

夜宿外地不如回家睡,旅宿需求減少

快速的城際交通對旅宿業的影響是最大的。有了高鐵以後我都是當天來回,很少出差住宿了。有時在外地(通常是台北)連兩天行程難免會想過一夜。但是如果住宿費用還高於來回交通費,那還不如連兩天當天來回。

即使住宿費用比來回車資低一些,我還是偏好連兩天當天來回。你也知道人會認床認馬桶,在外地過夜就是睡不好,早上出恭也未必順暢。為了過夜還得多帶行李。那還不如回家睡。

一個城鎮在地的公共運輸不方便,外地人就算可以很快抵達也只是來了被困住

當你利用快捷的城際運輸來到一個城鎮,再來一定想要繼續利用公共運輸在城鎮內移動。如果在地公共運輸不完善,步行環境不佳,你哪都到不了。舟車勞頓不是因為城際交通,而是在地公共運輸不堪用,步行寸步難行。過夜動機也會下降。如果沒有辦法輕鬆自主移動,過一夜也只是被困住更長的時間。有可能你不只不會過夜,連去都不想去了。

一個大家都主觀覺得開車、騎機車很方便的地方,實際上是愈不方便的地方。習慣每天開車、騎機車兩點一線的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公共運輸正在重塑大眾的距離感與心理地圖。一個地方「在地」的公共運輸愈不完善,它在公共運輸使用者的人的心理地圖上就是遠得要命,跟實際距離無關。

完善在地公共運輸,才是宜居城鎮以及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的基礎

很多地方還是以「爭取高鐵設站」或「自強號停站」的方式試圖拉近距離。大家都要好東西,人之常情。但是愈方便的骨幹公共運輸對上愈落後的在地公共運輸,巨大的落差只會讓這個地方顯得更遠,更不可近。

所以一個城鎮不論是要更宜居,或是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好在地公共運輸。在地人都不需要開車、騎機車,利用公共運輸就可以輕鬆自在移動,這個地方才有未來,才會出現在人們的心理地圖上,讓人們覺得可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