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騎機車的時候,你覺得自己車外之人事物皆是阻礙。搭乘公共運輸時,你和身邊的人有共同的起點、終點或過程,感覺就反轉了。你的交通方式會形塑你看待他人的方式,進而形塑性格。
開車、騎機車的視角是這樣的。最好路上沒有其他人車,只有你,一路順暢。路上人車愈多,駕駛愈麻煩。你要做非常多的判斷與決策。什麼時候該怎麼做往往取決於其他用路人做了什麼,而你控制不了這些其他人。
於是當你開車、騎機車的時候,在你的眼中,所有其他的用路人都是礙著你的「他們」。這是你知覺到的世界。而你的內心充滿憤怒。不然你以為「路怒(road rage)」怎麼來的。
很多人經常對道路設計表達意見,也許還會拿行人安全當話題,其實還是以私有運具為中心。心裡想的是行人不要礙著他們。
尤其台灣人駕駛交通工具都太隨便了。在這種環境開車、騎機車真不是件愉快的事。每個人都看其他人不順眼。開車的覺得機車亂鑽、行人亂走。騎機車的覺得被汽車壓迫、行人擋道。行人覺得被汽、機車威脅。大車覺得你們貼我那麼近幹嘛。
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體悟。我已經很少開車了。偶而開車上路,每次都很焦躁,都很容易生其他用路人的氣。
不開車的時候心情好多了。開車真的會把你變成一個更糟的人,跟不開車的你相比。
搭乘公共運輸又是另一種氛圍。認知負荷比自己駕駛交通工具少很多,讓你煩躁不安的那些壓力也跟著消失了。當然規劃運具與轉乘還是得動點腦筋,偶而班車誤點時也會有點慌亂,但整體來說輕鬆許多。
最重要的是你看世界的方式也翻轉了。這一路上,你身邊的人,不是跟你同一站上車就是同一站下車,不然就是一起在車上共度一段時間。雖然都是陌生人,但你不會覺得他們是阻礙。反而覺得有許多的交集。原本的「他們」變成了「我們」。
例如搭公車。車上總是會有老手和新手。新手乘客上車只要表達自己的困惑,例如這班車有沒有到哪裡,或是到哪裡要在哪站下車,老手乘客就會主動解惑。
以台灣的人口與車輛密度,不管道路如何規劃,都還是很容易撞在一起。提升交通安全的治本之道還是積極完全公共運輸,抑制私有運具。愈多人使用公共運輸,路上的車輛減量,交通就更安全。
而且不只安全。公共運輸還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