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這個高雄人來說,花蓮大概是本島最遙遠的區域。不論從北邊或南邊過去,交通時間都很長。飛機、輪船、公路、鐵路,都是我曾經利用過的交通方式。也因為如此,從小到大,我對前往花蓮的旅程比對花蓮的印象還深刻。就說說我對這些旅程的印象吧。
飛機
因為有親戚住在花蓮,我小時候常跟家人去花蓮玩。但還沒有北迴鐵路的當年交通很不方便,有時會搭飛機去。我這輩子第一次搭飛機應該就是在將近四十年前的幼兒時期。那時的總統還是蔣介石吧。我還記得螺旋槳小飛機那昏暗中有點悶熱又瀰漫著柴油味的機艙,以及引擎的震動與嗡嗡聲。
回想起來,這可能也是我最早關於長途旅行的記憶:搭乘陌生的交通工具去陌生的地方體驗陌生的人事物。長大以後搭再長程的飛機去再陌生的地方體驗再陌生的人事物都很難覆蓋掉那陌生的第一次記憶。
再次從高雄搭飛機往返花蓮已經是最近幾年的事了。同樣是飛去花蓮,飛機上的我卻早已從幼兒變成中年人。較早的一次是為了參加住花蓮的親友的婚禮。最近的一次是 2008 年當天來回到慈濟大學演講。最後那趟一個人的旅程讓我想了很多,回高雄之後還把飛行過程中的感觸整理成〈飛行的感覺〉。其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人生就像飛行。有些人抵達某個高度後,很久都不需要更改方向或落地。真正降落時,也就是退休的時候了。也有些人在中途必須落地加油維修並重設目的地,然後再度起飛。起飛與降落的時候,也是風險最高的時候。如果在我短暫的人生中有那麼一天必須落地重飛,我希望還能找回飛行的感覺,讓自己平安降落、順利起飛。」
而我的人生果真在寫下這段話的三年多後落地加油,重設目的地,重新出發。到目前為止都很平安。
輪船
和我年紀接近或再年長一點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往返基隆與花蓮之間的花蓮輪。我唯一一次搭花蓮輪已經是國中時期的事了。那是 1982 年的夏天,全家人都上了船,連家裡的福特跑天下小轎車都跟著上了船。船艙當然沒有旅館舒適,但開車上了船住進有窗子可以看海的小房間還是很新奇的事。印象最深的還是隔天清晨在甲板上看日出,那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台灣搭船看日出的經驗。
八年後的 1990 年夏天,我已經是個經歷過三月學運的大三學生。那年暑假和同學報名參加了救國團的海外營隊到日本。我忘了營隊的全稱,基本上就是旅遊啦。這是當年未服役的男性少數可以出國的管道。全程從巴士到新幹線轉換了不少交通工具,還有一段是搭船。瀨戶內海吧。在夜裡望著漆黑的海面感受海浪的律動,又讓我想起了花蓮輪。
公路
我到花蓮的公路體驗也很特別。第一次利用公路前往花蓮是步行。那是 1986 年高中一年級寒假時參加的救國團中橫健行隊。八天七夜,隊員在台中集合過夜,次日由大巴士載往最高的觀雲山莊試步並住宿一晚。之後每天走一段路並住宿慈恩、洛韶等山莊,最後來到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隔天步行至終點長春祠由大巴士載往花蓮市區,在花蓮學苑度過最後一晚後解散。
我對中橫最深也最愛的記憶就是這次健行留下來的。很可惜的是在那之後我並沒有太多機會去中橫,直到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我知道再也去不成了,非常難過。但我也因此更珍惜那一趟健行旅程的回憶。我在〈墾丁情懷〉說過我會一個人到墾丁健行,就是之前中橫健行的啟發。
最近幾年到花蓮的公路體驗就不是健行了,而是自己開車。2008 年我從高雄開車往返慈濟大學講課,回高雄後寫了篇〈療癒公路〉。而 2009、2010、2011 連續三年藉著到宜蘭講課的機會順便駕車環島的行程當然也一定會經過花蓮,也都作了行程的記錄:〈2009 盛夏.宜花東行〉、〈2010 盛夏.環島行〉、〈2011 盛夏.環島行〉。
在這幾趟旅程中,印象最深的還是 2008 年那次。上午,我從高雄出發。上車看路,下車拍照。一路走走停停,從白天開到晚上。日落後的台 11 線有好長一段都是一片漆黑,直到來到花蓮大橋。橋的那頭,花蓮市的燈火像繁星連成星座浮在夜空中的海上。好美!連開八小時的車就算只為了看這一幕也值得。
鐵路
回到 1986 年的中橫健行。活動結束後隊員總得回家,於是一起買了花蓮到台北的火車票。當年還沒有南迴鐵路,即使要回高雄的也得先到台北。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北迴鐵路。北迴線有史以來就是一位難求,我們買的當然是站票。一群剛走了幾天路的年輕人也不覺得站幾小時有多累。而且因為年輕,真的累了就直接坐在走道上聊天。那時也覺得很快樂。
轉眼二十五年過去。現在有了南迴鐵路,有了太魯閣號,有了高鐵,比當年方便多了。但我一直還沒有利用這些現代的鐵路建設去過花蓮,最遠只到過宜蘭。我有非常多利用高鐵和太魯閣號當天從高雄往返宜蘭的經驗,每次都想著以後要找機會推進到花蓮。相信不論是北迴去南迴回或是南迴去北迴回都會是很難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