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的生物,有效溝通是工作順利與生活快樂的關鍵。本文彙整 2011 年我在 Twitter 上分享的關於溝通的想法與觀察,分成「原則」與「心態」兩部分,共 20 則。如果你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 Twitter:@hao520。
原則
- 「我在談溝通原則時都會強調,你不只是在跟特定對象溝通,更是在對旁觀者作一場即興但精緻的表演。除了你自己,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情緒。如果你讓情緒爆發出來就完了。誰認識馬自達的高層?我看我去幫他們上個課好了。」(2011-12-31)
- 「『立場』是這樣的。偶而委婉表態會有最高的訊息價值。如果你偏執到每件事都要透過強烈的語言用自己的立場重新詮釋一遍,到最後你不用開口大家都猜得到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說,你把自己變成自言自語自怨自艾的可憐蟲。」(2011-12-13)
- 「如果你只想表態,用多強烈的語言與影像都無妨。但如果你想藉由溝通說服別人,那麼你的表達就需要以溝通對象為中心作更細緻的設計。組織裡及社會上的很多衝突都是無法區辨表態與溝通的人引起的,但他們往往並不自知。」(2011-11-24)
- 「溝通是一種精緻的經驗設計,直接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戰文-帶寶寶去台中澳美客牛排Outback發生的事)」(2011-09-14)
- 「《Taiwan 2.0》比喻的樂趣與力量(2011):『使用比喻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有效的比喻可以促進溝通,創造比喻的過程更能夠磨鍊思考。』」(2011-09-06)
- 「每個人都忙著處理自己的苦,所以不會有人在意你有多苦。不要抱怨自己的挫折,那只會讓別人更疏遠你。不管多苦,維持優雅的身段到最後一刻。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讓別人仍然願意接近你,讓你仍然能獲得支持的力量。」(2011-06-30)
- 「作家是程式設計師,文化是演算法,讀者是編譯器。即使有些語言內建特定資料結構讓你容易實作某些演算法,厲害的程式設計師總能夠用任何現代語言(即使不是自己最愛的)實作各種資料結構與演算法,而且可以順利編譯。」(2011-05-30)
- 「不論是溝通或說服,其實都是一種設計,而且是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Taiwan 2.0》有效溝通的原則:「很多時候以退為進比直接的方式更容易達到目標。」)」(2011-05-11)
- 「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同理之上的。你要儘量同理對方的立場並從對方能接受的角度呈現論點,這樣才會有說服力。然而在大部分的爭辯過程中人們只是忙著用一種偏見反駁另一種偏見,完全沒有同理,當然也不會有任何說服力。」(2011-05-11)
- 「董氏基金會應該積極為吸菸者爭取能夠舒適吸菸又不妨害他人的設施。先同理吸菸者再嘗試影響他們,成效一定會比目前強硬的方式好很多。這是很基本的互惠原則:你先幫對方忙,對方會比較願意順從你的要求。(董氏基金會沒人學過心理學嗎?)」(2011-04-11)
心態
- 「有太多人明明只看到兩個點也會想出一個通過這兩個點的三次多項式函數而且覺得不可能有其他函數會通過那兩個點。這些人實在是困己擾人。如果大家都懂 Occam’s razor 的道理,這個社會也許會祥和一點。」(2011-11-17)
- 「這篇七年多前的文章就是從周邊路徑的說服談詐欺。我還真是社皮認骨。(《Taiwan 2.0》被騙的為何是你?:『哪些因素……?訊息本身和讀者特性都有影響。』」(2011-11-14)
- 「抱怨別人不願意接受你的論點只會讓別人更不願意接受你的論點。」(2011-10-20)
- 「網路上大部分的對話都很無聊。說得好聽是意見交流,其實只是偏見交鋒。說得好聽是多元觀點,其實都只是相同觀點的不同論點。說得好聽是發表迴響,其實只是看你不順眼情緒來了隨便講講。」(2011-09-15)
- 「與人溝通時,陌生的詞彙對接收者來說就像牙醫的電鑽聲一樣讓人心生恐懼。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引起仇恨,仇恨帶來苦難。Yoda 當年看牙時……呃,我的意思是,能夠用高中水平的詞彙解說你的專業,你才是真的專業。」(2011-05-24)
- 「直接的『對話』對化解歧見或偏見完全沒有幫助。如果你只是把一些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在彼此都無法同理對方的情況下,到最後歧見與偏見只會變得更強。所以我通常都很懶得參與那些對話,不論是在網路或實際的空間中。」(2011-05-11)
- 「我很討厭那些意圖藉由爭辯或恐嚇改變別人的人。說服是一種精緻的技術,過於直接是行不通的。你要呈現你的論點當然可以,但如果你想說服我就得先同理我。你要連這點本事都沒有,我也不會覺得你的話值得我花時間去聽。」(2011-05-11)
- 「不要用否定別人或幫別人作決定的方式試圖贏取認同,那會讓你顯得很傲慢。你看那些批評『iPad 沒有 X、Y、Z……』的平板哪個真的成功了?用心展現自己的價值就好了。」(2011-05-10)
- 「偏見就像口臭,有偏見的人自己多半不知道,別人也不好意思說。但是偏見又不像口臭,因為沒有漱口水可以消除偏見。」(2011-05-10)
- 「很多中年人每說一句話之後都得加個『吼』,很多年輕人每說一句話之前都得加個『然後』。當雙方對話,就傳出此起彼落的『吼…然後…吼…然後…吼…然後…』。置身其中,真可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難過萬重山』也。」(2011-03-26)
延伸閱讀:怨社交;有效溝通的原則;少一點否定,多一點同理;柔弱勝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