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名的背後

每年八月,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放榜時,網路上就會掀起一陣「菜市場名」熱。人們都有好奇心,都想知道哪幾個名字最常出現。我也是,所以我自己也經常作統計。但我也想提醒,名字的頻率分佈,不是只有娛樂價值,它其實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

我剛剛分析完今年的榜單。幾年前,我也分析過八十三到八十六年的榜單。十年前與十年後,最常出現的名字,有些不太一樣。例如,十年前,「淑娟」、「淑惠」、「俊宏」、「志宏」都在出現頻率最高的前二十五名,但今年這些名字掉到二十五名外,取而代之的是「婉婷」、「詩婷」、「宗翰」、「承翰」這類的名字。不同世代的家長,為子女命名的風格與用字的喜好,確實有些不一樣。

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十年前,不論是前二十五名或前一百名的名字,都有三分之二的名字是女性的名字。這個三分之二的比例,在今年的統計仍然完全一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 taiwan.chtsai.org 網站閱讀詳細的統計資料,並連結到十年前的統計資料

我們知道男女考生比例相當,這個三分之二的比例反映的,其實是父母的命名態度男女有別。如果是為兒子命名,就會很用心選字,務求名字響亮有意義。如果是為女兒命名,通常就是好聽就好。於是,男性的名字獨特性較高,有同樣名字的比較少,女性的名字獨特性較低,有同樣名字的比較多。一般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細微的態度差異,但從大樣本的統計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台灣社會就像傳統華人社會,一直重男輕女,命名態度當然男女有別。今年要念大學的這一代,絕大多數是在解嚴那年或前後一年出生的。他們的父母成長於解嚴前的傳統台灣,為子女命名的態度多少反映了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

如果今年大考榜單的所謂「菜市場名」的分佈反映的是十八年前的價值觀,我們更應該觀察的是,十八年過去了,兩性在台灣社會是不是更平等了。

我其實有點憂心。因為每年大家談到「菜市場名」的話題,還是把焦點放在女性且帶有貶抑的態度,例如今年媒體大幅報導的「雅婷 vs.怡君」虛擬賭局。在立法院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一年後,看到這樣的現象及部分媒體報導的態度,總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每年統計大考榜單上哪些名字最常出現,其實是一件很有啟發性也很有樂趣的事。台灣人應該可以更敏感,更懂得反省,也更有同理心。希望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能不再帶著歧視與偏見來享受大考榜單常見姓名統計的「放榜」樂趣。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真正有機會在性別平等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原發表於 2005 年 8 月 11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並授權轉載於 2005 年 9 月號的《講義》雜誌及 2005 年 11 月號的《光華》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