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的心裡話
2013 年 4 月 24 日,我到台大心理系討論會對研究生與老師們作了一場演講,講題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家的探索旅程:從認知到設計,從學界到業界」。主軸是分享自己從 1988 年進心理系至今 25 年一路上的觀察與感觸,同時介紹使用者經驗設計,並反思國內的心理學教育。
Read More 心理人的心裡話2013 年 4 月 24 日,我到台大心理系討論會對研究生與老師們作了一場演講,講題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家的探索旅程:從認知到設計,從學界到業界」。主軸是分享自己從 1988 年進心理系至今 25 年一路上的觀察與感觸,同時介紹使用者經驗設計,並反思國內的心理學教育。
Read More 心理人的心裡話我每個月總有一兩天會來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館,找個位子坐下來工作,讓落地窗前的影像與店內的聲音刺激我的思考。這天下午,剛好遇上微光計畫的音樂會。我留下來聽兩個女孩的動聽音樂與精采故事,看她們與台下的大人與小孩熱情互動。心想,這正是台灣最值得驕傲之處:對細緻生活層次的敏感度。
Read More 尋找台灣的價值最好的產品與服務不只要能滿足使用者的期待,還要把問題解決得比使用者期待的更好。能夠超越期待,才能帶來驚喜。「驚喜」是很重要的使用者經驗元素。它喚起使用者更多的正面情緒,讓使用者對品牌更認同。
Read More 超越期待,創造驚喜看到「全球化」或「跨文化」,很多人可能會立即聯想到國際、政治、經濟或是商業;然而,這些層次總讓人感覺既遙遠又抽象。《CQ 文化智商》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是聚焦在個體層次的實際問題——如何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Read More 培養文化智商,做自己人生的設計師大部分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的語音提示都是女性的聲音。進一步觀察,一般電腦或資訊裝置如果會說話,多半也都是女性的聲音。為什麼?
Read More 為什麼衛星導航系統都是女生?高鐵標準車廂一排有五個座位。由西側窗邊至東側窗邊依次是 A、B、C,走道,D、E。每個座位的乘坐體驗都不一樣。
Read More 高鐵座位的乘坐體驗夢是潛意識的極短篇。起床時只要還有印象,我都會儘量記錄下來。延續 2009-2011 的〈追夢〉、〈捕夢〉與〈織夢〉,本文彙整 2012 年我在 Twitter 上分享的 8 則夢境。去年較忙,起床時思緒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擾,記錄的夢境也就少了許多。
Read More 入夢「為什麼我們如此不同,感受卻如此相似?為什麼我們的感受如此不同,看起來卻如此相似?」讀《想像的力量》時,我的感覺就像繪本《星月》(Stellaluna)裡,意外和母親分離落入鳥巢和雛鳥們一起生活的蝙蝠幼兒。逐漸認識彼此之後,我們開始對彼此的異同感到好奇,並開始尋找自我的認同。那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思考脈絡。
Read More 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我開車進廠保養經常被提醒,若接到滿意度調查電話請回答「非常滿意」。後來我才了解,原來這項指標會被公司用來評量員工表現。如果顧客沒有給最高分,員工會被要求寫報告並設法讓顧客提高分數,甚至可能被扣績效獎金。這種作法在民間企業與公部門都很常見,但對於改善服務品質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Read More 滿意度調查無法告訴你的事這幾年搭高鐵南來北往,在桃園越過國道一號時望向窗外總會看到施工中的五楊高架。過去一年半也累積了十七張順手拍下的西側照片。看著公路的樣貌隨著時間改變,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也改變了。高鐵飛快,歲月流逝更快。
Read More 五楊高架.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