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 1996 年的 Dell Latitude 筆電,一張 3COM PCMCIA 33.6K 數據卡,一條電話線,一杯烈酒,一盞檯燈,一個人。那年,我二十八歲。經常就這樣在疏離與渴求、理想與現實、執迷與清醒、遺忘與追憶、抑鬱與豪情之間,從深夜到黎明,讓思緒沉澱。

Read More 夏夜的告別

之前連續幾週連末都在工作,一直沒有機會休息。七月二十日難得有個空檔,臨時起意來了個沒有任何規畫的恆春半島開車兜風半日遊,走的是我最習慣的順時針環島(半島)路線。本文以楓港為起訖點、以 GPS 軌跡與影像記錄此次旅程。暑假期間想到南部旅遊的朋友可以參考。

Read More 追彩虹、吹海風、賞夕陽:恆春半島半日遊

我不算走路特別快的人,以往走在台北街頭經常被人超越。這一兩年我卻發現整個城市的步調慢了下來。大家都成了邊走邊看智慧型手機的低頭族。非常有限的注意力資源被操作手機這事佔去大半之後,在空間中移動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Read More 注意力的未來

我住高雄,但幾乎每週都至少會上台北一趟。即使如此,台北車站對我來說仍然像個迷宮。除了搭高鐵抵達台北之後轉乘捷運或計程車的路線比較熟悉,偶而有需要在包含捷運車站與鄰近地下街的整個地下空間中移動還是經常迷路。這個問題在台北車站歷經將近一年的大翻修後依然存在。

Read More 北車迷宮

《時代》雜誌 2006 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是每一位 Web 2.0 時代的網路使用者,2010 年則是社群網站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這兩個網際網路社群化的重要里程碑也反映了真實生活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社交的未來會呈現怎樣的面貌呢?

Read More 社交的未來

想像以下情境。你到外地出差,夜宿旅館。晚上肚子餓了,你拿著泡麵穿過不太明亮但頗有氣氛的走廊來到飲水機前。你看到如下的使用者介面。請問你要如何操作才能完成為泡麵沖熱水的任務?

Read More 飲水機的考驗

上週末,你們結束了大學生活,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或許我沒有機會陪伴你們度過大學的最後一年,但對你們順利畢業感到的驕傲絲毫沒有減少。是的,我們都不免有些遺憾,然而人生原本就不完美。從遺憾中找到意義,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Read More 從遺憾中找到意義

人類智慧是演化適應的產物,也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晶。隨著人們必須適應的環境越來越複雜,智慧的發展也必然會和過去不同。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預測未來,但有一些趨勢是現在就看得出來的。

Read More 智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