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15 歲了
1991 年 8 月 6 日,Tim Berners-Lee 在 Usenet 組群 alt.hypertext 發表了 “WorldWideWeb: Summary“,說明全球資訊網計畫如何以超文本(hypertext)的形式連結網路上的資訊。WWW(或 Web)從這一天開始在網路上出現,用現代的語彙來說,這是 Web 1.0 的起點。
Read More Web 15 歲了1991 年 8 月 6 日,Tim Berners-Lee 在 Usenet 組群 alt.hypertext 發表了 “WorldWideWeb: Summary“,說明全球資訊網計畫如何以超文本(hypertext)的形式連結網路上的資訊。WWW(或 Web)從這一天開始在網路上出現,用現代的語彙來說,這是 Web 1.0 的起點。
Read More Web 15 歲了HEMiDEMi 與 MyShare 都是在 2006 年上半年出現的繁體中文共享書籤(或稱社會書籤,social bookmarking)服務。基本上,兩者都是以類似 del.icio.us 的共享書籤功能為出發點。經過半年的發展,卻開始有了不同的方向。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共享書籤 HEMiDEMi,網摘精華 MyShare」。
Read More 共享書籤 HEMiDEMi,網摘精華 MyShare2006 年是台灣的社會書籤(social bookmarking)年,一下子出現兩個本土的社會書籤服務:HEMiDEMi 與 MyShare。在此之前,我都是用 del.icio.us。既然台灣有了類似的服務,我當然很高興。現在,我每天都會訪問這兩個網站,但只在 HEMiDEMi 註冊為使用者。
Read More 我的 HEMiDEMi 與 MyShare 註冊經驗8 月 1 日我寫了「為什麼你應該使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很高興同日董福興就在媒觀系撰文回應。他的主要論點是,在缺乏充分了解、深層思考的狀況下,使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是不值得鼓勵的。我同意這樣的觀察,很多人對部落格的了解,的確不夠深入。因為不了解的人太多,一些部落格服務提供者(例如 Yahoo! 奇摩部落格),甚至預設部落格的網址為準匿名的亂碼。
Read More 你還是應該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愈來愈多人有這樣的習慣:如果對一個人感興趣,就用 Google 查詢他的名字。Google 就像是一張互動式的名片,你只要在上面寫下一個人的名字,它就會告訴你這個人是誰。
Read More 為什麼你應該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心理學與網際網路有什麼關係?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中學教師或中學生的家長,你非常可能得到以下回答:「網路成癮問題」或「網路交友問題」。如果他們邀請一位心理學家演講,想聽的多半也是與這兩個問題相關的主題。
Read More 心理學與網際網路高行健,2000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頒獎典禮上以「文學的理由」為題發表得獎演說。最近,我重讀這篇講稿,覺得其中許多關於文學的觀點,其實也適用於部落格。
Read More 部落格的理由文建會上周末開始聯合推動「全國閱讀運動」,地方政府也都同步舉辦了推廣閱讀的活動。推廣閱讀的動機當然值得肯定,然而政府對「閱讀」的看法似乎過於局限在「文學」和「書籍」等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媒介上,忽略了更根本的閱讀技能的培養。
Read More 閱讀做為一種技能漢字拉丁化是二十世紀初期許多革命家的理想。或許因為太激進,難獲百姓認同,中共建國之後的文字改革變得非常保守。1957 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只是拉丁字母版的注音符號,並不是取代漢字的完整書寫系統。中國人民對 1956 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滿意的,也不覺得再有廢漢字的必要。至於台灣,簡化都不搞了,哪有可能搞拉丁化。
Read More 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