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8 月 6 日,Tim Berners-Lee 在 Usenet 組群 alt.hypertext 發表了 “WorldWideWeb: Summary“,說明全球資訊網計畫如何以超文本(hypertext)的形式連結網路上的資訊。WWW(或 Web)從這一天開始在網路上出現,用現代的語彙來說,這是 Web 1.0 的起點。
今天,Web 15 歲了。BBC News 在 2006 年 8 月 6 日 “How the web went world wide” 這篇報導中回顧了過去 15 年的網路發展(也可參考這篇 “Fifteen years of the web“)。在報導中,當年與 Tim Berners-Lee 共同發展 Web 架構的 Jeff Groff 說,Web 背後的精神很單純,就是把網路的複雜性隱藏起來,讓人們不需要直接面對技術問題。
這個精神當然無法在一夕之間實現。回想那個我們現在稱為 Web 1.0 的年代,還是要有相當的技術知識才能上網,而且要有更多技術知識才能在網路上以製作個人網頁的方式發表言論。在那個年代,網路可以用,但不好用。即使有了技術知識,還是不夠好用。
只有在這樣的脈絡中,我們才能看清 Web 2.0 的本質。
不可否認,Web 2.0 有新技術的成分,例如 Ajax。但最重要的是,這些新技術把網路的複雜性隱藏得更好,讓網路更好用。
在 Web 1.0 的年代,一般人上網頂多就是收發電子郵件和瀏覽網頁,只有少數有足夠技術知識的人能在網路上發揮影響力。在 Web 2.0 的環境裡,上網的技術門檻變得更低,不會寫程式也不會寫網頁的人,也能很輕鬆地在自己的網站發表言論,或是上傳照片和別人分享。
現在,愈來愈多人在網路上以參與討論、寫部落格、上傳照片到網路相簿、收書籤到共享書籤網站等各種方式表達意見,新技術也讓各種不同形式所反映出的共識能夠快速且清楚地呈現。這是許多人把 Web 2.0 和「民主」關聯起來的原因。
簡單地說,Web 2.0 就是比 Web 1.0 更好用的 Web,Web 2.0 就是比 Web 1.0 更接近 Tim Berners-Lee 與 Jeff Groff 當年期待的 Web。
我一直很喜歡 Paul Graham 在 “Web 2.0” 這篇文章中對 Web 2.0 的觀點:
“Web 2.0 means using the web the way it’s meant to be used.”
網路本來就該這樣用的。在BBC News 的報導中,Groff 也說,直到今天,Web 才終於符合當年網路先驅心中的願景。
從使用者的觀點,Web 1.0 與 Web 2.0 的關鍵差異是易用性(usability)。以電腦作業系統的介面來類比,Web 1.0 就像文字介面,你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才能夠使用,而且能做的事很有限。Web 2.0 就像圖形介面,只要很少的學習就能使用,能做的事卻更多。
過去 15 年 Web 的發展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 Web 2.0 還是不夠成熟。舉個小例子,RSS 的使用就仍然需要相當程度的技術知識。對照過去 15 年行動電話的發展或是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發展,你會發現,相對來說 Web 易用性增加得並不夠多。從 Web 1.0 到 Web 2.0,在易用性的進步上就像從 DOS 到 Windows 3.0。
Web 15 歲了。BBC News 這則報導的最後一句話說得好:
“The web may be worldwide but it is only just getting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