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未來
我在〈學習的未來〉談到,面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幅度也越來越大的世界,敏銳的觀察力與強烈的好奇心是學習的關鍵。思考與學習是一體的兩面:思考引導學習,學習改變思考。思考的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面貌呢?
Read More 思考的未來我在〈學習的未來〉談到,面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幅度也越來越大的世界,敏銳的觀察力與強烈的好奇心是學習的關鍵。思考與學習是一體的兩面:思考引導學習,學習改變思考。思考的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面貌呢?
Read More 思考的未來這個世界在過去兩百年先後經歷了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與二十世紀的資訊革命。每一次改變都比前一次更快速也更劇烈。如果再把二十一世紀算進來,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經驗在過去十二年的改變可能已經超越整個二十世紀了。
Read More 學習的未來人們之於大部分的產品同時有兩種角色:消費者與使用者。前者強調交易與權利,後者強調使用與經驗。人們對消費者角色很熟悉,對使用者角色相對來說較陌生。認識自己的使用者角色是重要的:擁有足夠的使用者意識才能夠懂得鑑賞設計的好壞。這樣的鑑賞力不僅可以幫助自己認出好產品,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強大力量。
Read More 從「消費者」到「使用者」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資訊或是腦中必須處理的資訊量都越來越大。我們能否利用現代的資訊技術輔助自己的記憶?七十八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在《Your Life, Uploaded》書中描述了他在過去十年間的嘗試,例如利用掛在胸前的實驗性攝影機每隔幾分鐘就自動拍攝照片並記錄位置。
Read More 記憶的未來我在〈閱讀的未來〉提到,資訊爆炸與技術演進會改變閱讀的內容分布與媒介特性,但不會影響基本的閱讀技能,只會驅使讀者發展出更有適應性的閱讀策略。那麼,書寫的未來呢?這個問題可能比閱讀的未來更難回答。
Read More 書寫的未來從網際網路普及引發第一次資訊爆炸以來,就經常有人好奇閱讀的未來會是怎樣的面貌。在行動裝置普及引發第二次資訊爆炸以後,對此問題好奇者又更多了。我試著從閱讀心理學的觀點說說我的想像。
Read More 閱讀的未來我一直覺得華語世界欠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現代化的辭典。「以使用者為中心」指的是辭典要讓使用者有足夠的資訊判斷某詞在某語境的意義,以及是否適合以某種方式在某語境使用某詞。「現代化」指的是類似 COBUILD 的作法,以現代的真實語料為基礎,產生包括詞條、詞類、解釋、以及大量例句等核心內容。
Read More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華語辭典迴紋針老師在〈如果你買了一支智慧手機給孩子〉這篇文章中描述了高中生在學校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行為,並指出其中有很多都是與學習無關的。她的觀察敏銳,分析仔細,也讓我想跟著分享一些個人的觀察與想法。
Read More 不是智慧型手機的錯向來主打機海戰術的 HTC,今年開始採取新的命名架構。以「One」作為系列手機的共同名稱,再與「X」、「S」與「V」之類標示等級的字母或詞複合來命名。新的命名架構應該更有助於品牌經營,但很可惜的是「One」或許不是個很好的選擇。
Read More HTC 命名學2001 年,我從美國回到高雄醫學大學任教。同一年,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積極推動的醫學院評鑑剛啟動。我…
Read More 醫學教育與使用者經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