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的未來

To Write or Not to Write我在〈閱讀的未來〉提到,資訊爆炸與技術演進會改變閱讀的內容分布與媒介特性,但不會影響基本的閱讀技能,只會驅使讀者發展出更有適應性的閱讀策略。那麼,書寫的未來呢?這個問題可能比閱讀的未來更難回答。

文字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其視覺特性不論在傳統紙張或資訊裝置上都是一樣的。但產生的過程卻很不一樣。在紙張上,我們用手一筆一畫寫出一個又一個的字。在裝置上,我們還是用手,但利用各種輸入法輸入文字。除了手寫輸入法,其他的輸入法需要的動作順序都和手寫非常不同。

你一定早就有這樣的經驗了:越來越不常寫字,也有越來越多的字不會寫。例如我用了二十多年行列輸入法,打過的字比寫過的多得太多。我現在會寫的字應該不超過五百個。很多時候我想寫一個字卻寫不完整,但手指要怎麼移動才能輸入那個字卻記得很清楚。

對中文來說這是個難題。手寫很自然,但太沒有效率。在紙張上我們沒別的選擇,就是得寫。在資訊裝置上,透過鍵盤輸入比手寫快得多,不論你用哪一種輸入法,筆畫再多的字一樣可以敲幾個鍵搞定。

我試著從我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尋找關於書寫的未來的蛛絲馬跡。很多不會寫的字我在寫了記得的少數幾個筆畫之後就是把繼續把字亂畫到認得出來的樣子。更多的時候我乾脆不寫漢字了。如果不是改以英語記錄,就是直接以詞單位寫漢語拼音,例如:「Zhíjiē yǐ cí dānwèi xiě Hànyǔ pīnyīn.」。

對解決「寫不出漢字又必須記錄想法」的需求來說,英語為主、漢語拼音為輔的「無漢字」筆記總是個能力範圍內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解法。但我真的一點也不喜歡「不會寫漢字」的感覺。那讓我覺得自己像個文盲。

我知道這不會是你喜歡見到的未來。連我自己都不那麼喜歡。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已經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了。不只繁體字,簡體字使用者同樣面臨這種困擾。如果我們需要寫中文,但又不會寫漢字,怎麼辦?

或許我們需要比漢字還好寫的中文。注音從來就不是文字也不可能成為文字,但漢語拼音可以。當漢語拼音方案結合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之後,就成了一套準書寫系統。你可以說它是「中文第二式」。這個第二式不至於取代漢字,甚至未必受歡迎,但必然會越來越普及。

(原發表於 2012-04-13 WIRED.tw。)

延伸閱讀:閱讀的未來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