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鐵運量不如預期?
台灣高鐵通車前預估每日運量是二十四萬人,實際上卻不到一半。原因有三:公共運輸不發達、產業發展遇到困境、以及大眾感受不到價值。三個層次彼此有關聯。能充分了解原因,就能找到提升運量的機會。卻不到一半。原因有三:公共運輸不發達、產業發展遇到困境、以及大眾感受不到價值。三個層次彼此有關聯。能充分了解原因,就能找到共創價值提升運量的機會。
Read More 為什麼高鐵運量不如預期?台灣高鐵通車前預估每日運量是二十四萬人,實際上卻不到一半。原因有三:公共運輸不發達、產業發展遇到困境、以及大眾感受不到價值。三個層次彼此有關聯。能充分了解原因,就能找到提升運量的機會。卻不到一半。原因有三:公共運輸不發達、產業發展遇到困境、以及大眾感受不到價值。三個層次彼此有關聯。能充分了解原因,就能找到共創價值提升運量的機會。
Read More 為什麼高鐵運量不如預期?台灣有源自美國的公路系統,卻沒有發展出有著說不完故事的公路文化。為什麼?台灣的地理特性對公路建設非常嚴苛,致使台灣很晚才出現現代化的公路系統。而文化是需要時間孕育的。
Read More 公路文化在台灣高雄氣爆道路二十日凌晨完工通車。這天中午,我駕車行駛過所有路段:凱旋三路,一心一路,三多一、二路。過了三個多月,既熟悉又陌生。而我也想再次提醒高雄產業轉型的急迫性。災區道路通車,真正的重建才要開始。
Read More 高雄氣爆災區道路通車,真正的重建才要開始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於 2014 年十一月七日共同舉辦「公共運輸發展策略研討會」。我應邀出席並作二十分鐘引言,主題是「公共運輸的使用者經驗」。很榮幸有機會在自己的城市談這個主題,非常感動。
Read More 公共運輸的使用者經驗鳳儀書院是高雄市的市定古蹟。歷經五年整修,於上週末正式對外開放。我帶著期待造訪,卻帶著失望離開。因為這古蹟長了文創瘤:前前後後放滿了裝可愛的塑像。
Read More 文創瘤七月初次試乘台中 BRT,印象不佳。如果打個分數,39 分。最近正式營運後再次搭乘,感覺好一些了,49 分。但這是個永遠不可能及格的系統。沒有 A 型路權又造成台灣大道交通混亂,就算其他的一切做到完美,頂多就是 59 分。
Read More 台中 BRT:再次體驗台灣人總有辦法用最廉價的材料做產品,例如加了劣質甚至危害健康原料的食用油,或是進口底盤自行拼裝的大客車。製造業思惟深植人心,從各產業上游、中游一路貫穿到下游。改變這種思惟的難度可能比改變宗教信仰還高。
Read More 從降低成本到創造價值八月三十日《壹電視》報導,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台南北門興建尖頂教堂,還把老建物漆成(偽)希臘風。鄭榮峰處長的理由是為了吸引觀光客拍照和停留。動機或許是好的,但作法真是蠢弊了。這不是北門!
Read More 這不是北門最近十多年,我幾乎每年都會開車上阿里山。印象最深的兩個變化:一、歷經幾次風災,阿里山公路的路況遠不如十年前。二、大量中國觀光客上山,甲類大客車愈來愈多。上週又跑了一趟。開車在這條公路的感覺一年比一年沉重。
Read More 阿里山的公路美如水,但是……根據 2014 年七月發布的《高雄市產經情勢分析 103 年度第一季季報》,高雄市的工業與服務業產值分別佔 45% 與 54%。服務業貢獻最大,但仍比全國的 69% 低很多,更低於美國的 79% 與日本的 73%。高雄產業轉型的方向很清楚:有系統地降低對工業的依賴,加快腳步進入服務經濟的時代。
Read More 高雄產業轉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