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七月初次試乘台中 BRT,印象不佳。如果打個分數,39 分。最近正式營運後再次搭乘,感覺好一些了,49 分。但這是個永遠不可能及格的系統。沒有 A 型路權又造成台灣大道交通混亂,就算其他的一切做到完美,頂多就是 59 分。

Read More 台中 BRT:再次體驗

八月三十日《壹電視》報導,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台南北門興建尖頂教堂,還把老建物漆成(偽)希臘風。鄭榮峰處長的理由是為了吸引觀光客拍照和停留。動機或許是好的,但作法真是蠢弊了。這不是北門!

Read More 這不是北門

根據 2014 年七月發布的《高雄市產經情勢分析 103 年度第一季季報》,高雄市的工業與服務業產值分別佔 45% 與 54%。服務業貢獻最大,但仍比全國的 69% 低很多,更低於美國的 79% 與日本的 73%。高雄產業轉型的方向很清楚:有系統地降低對工業的依賴,加快腳步進入服務經濟的時代。

Read More 高雄產業轉型的方向

高雄大爆炸的第二天,我想起所謂的經濟奇蹟。十大建設就有三項在高雄:造船、煉鋼,以及這次釀災的石化。威權時期,台灣的經濟發展抄了太多捷徑。就像高雄市區那些沒有人搞得清楚哪些公司在哪幾年在哪條路埋設了運送哪種物質的管線。

Read More 從來沒有奇蹟

七月三十一日深夜,高雄市前鎮區因石化液體自地下管路滲漏引發大爆炸,造成二十多人死亡,兩百多人輕重傷。很多人忘了高雄是工業城,更沒有意識到有這麼多輸送危險物質的工業管路經過人們生活的區域。這場災難也讓高雄再也無法迴避產業升級的問題。

Read More 高雄大爆炸的省思

我在本週三試乘了即將於七月底通車的台中 BRT(Bus Rapid Transit;公車捷運系統)。正面的體驗當然有。但是坦白說,也有點失望。台中的 BRT 系統仍然相當原始。捷運的特性不明顯,還是比較像公車。理想的 BRT 系統應該讓使用方式與體驗儘量接近捷運。

Read More 台中 BRT 試乘心得

Uber 叫車服務在台北營運一年以來,累積了好口碑,卻也引發計程車業者反彈。公視新聞七月四日報導此事,也採訪了交通部官員。但很可惜的是仍把重點放在是否違法,而不是使用者需求。若能更正面看待此事,交通部、計程車與 Uber 其實可以創造三贏。

Read More 當小黃遇上小黑

台灣人民一直有很多憤怒。憤怒的不是只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人們領著不能反映自己付出程度的低薪,緊抓著沒有成就感但需要它來養家活口的工作,掙扎著尋找能夠發揮能力的舞台卻不可得。有些人原已習得無助,又被這陣子年輕人佔領立法院與行政院的衝撞喚起了希望。

Read More 憤怒背後的社會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