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黃遇上小黑
Uber 叫車服務在台北營運一年以來,累積了好口碑,卻也引發計程車業者反彈。公視新聞七月四日報導此事,也採訪了交通部官員。但很可惜的是仍把重點放在是否違法,而不是使用者需求。若能更正面看待此事,交通部、計程車與 Uber 其實可以創造三贏。
Read More 當小黃遇上小黑Uber 叫車服務在台北營運一年以來,累積了好口碑,卻也引發計程車業者反彈。公視新聞七月四日報導此事,也採訪了交通部官員。但很可惜的是仍把重點放在是否違法,而不是使用者需求。若能更正面看待此事,交通部、計程車與 Uber 其實可以創造三贏。
Read More 當小黃遇上小黑華碩(ASUS)十一日在北京舉行新款平價手機 Zenfone發表會。新機在中國的規格比台灣的好很多,價格卻差不多,在台灣引起爭議與抗議。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上個月才公開宣布要學習社群經營有成的小米,此次危機剛好也是決心與能力的考驗。
Read More 華碩的溫度使用者經驗的工作有兩個階段:研究與設計。研究是為了發現使用者的需求,設計則是為了發現能夠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並不如字面上看起來直接。因為可能性太多了,很難立即看到答案在哪裡。
Read More 不是直接找解答,而是先避開冤枉路我們總會在生活中根據觀察作出推論。推論是超越已知、理解未知的過程。「已知」是「證據」,我們猜想的「未知」是「假設」。推論的困難在於不確定性:你怎麼知道你的假設有多接近真實?
Read More 洞察的藝術要作一場成功的簡報,技巧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簡報者的個人風格。很多人上了台放不開,風格很難展現出來。這和我們的文化有關,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教訓要中規中矩、謙虛內斂、公平客觀、面面俱到。但這樣作簡報只會又乾又澀又悶又無聊。
Read More 簡報者的個人風格「出路」對心理系的學生來說一直是件很困擾的事。表面上很多工作都和人有關,但心理系的訓練好像又做不了那些工作。要跳出困境,你就必須確認,自己:一、必須真懂心理學;二、不能只懂心理學。
Read More 心理學的天空近年來,很多台灣企業都意識到創新的重要。大家相繼開始「導入」各種設計思考的方法,但未必都很順利。究其原因,還是與企業文化有關。
Read More 台灣企業的創新困境台灣的教育太重分流,職場太重分工,很多人都只有單一領域的訓練與專長。雖然開始意識到跨領域的重要性,真跨出去的很少。多年來我自己跨了很多領域,也有不少觀察。跨領域的難度,不在領域間的差異,而在學習的動機。
Read More 跨領域,怎麼跨?「觀點太少,論點太多」是很多個人或媒體讓人感到無趣的主因。這「少」與「多」當然受到難度的影響:觀點的形成很困難,論點的產生很容易。前者是以不同的參照架構詮釋完整的現象,後者則是在相同架構內以個人立場爭辯局部現象的意義。
Read More 觀點與論點台灣的文創產業這幾年很流行故事行銷,但大部分的故事都說得不好。很多人為了故事而故事,忘了說故事的目的是什麼。於是很多時候甚至根本沒有故事,成了唬爛行銷。
Read More 沒有故事的故事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