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桿、視覺化與人機互動
台灣主要城市的電線桿地下化程度很高,幾乎看不到電線桿。但是,走在日本街頭,即使在市區,都很容易看到電線桿。許多電線桿還是「全配」的,頂端掛了兩個巨大的變壓器。對我這個居住在很少看到電線桿的台灣城市的人來說,這景像非常吸引人。這些電線桿除了供電,對觀看者來說還有一層認知的意義:它們把電流傳輸的路徑與過程視覺化了。說來有趣,「把看不見的部件與歷程視覺化」正是在人機界面設計中幫助使用者了解系統運作原理的方法之一。
Read More 電線桿、視覺化與人機互動台灣主要城市的電線桿地下化程度很高,幾乎看不到電線桿。但是,走在日本街頭,即使在市區,都很容易看到電線桿。許多電線桿還是「全配」的,頂端掛了兩個巨大的變壓器。對我這個居住在很少看到電線桿的台灣城市的人來說,這景像非常吸引人。這些電線桿除了供電,對觀看者來說還有一層認知的意義:它們把電流傳輸的路徑與過程視覺化了。說來有趣,「把看不見的部件與歷程視覺化」正是在人機界面設計中幫助使用者了解系統運作原理的方法之一。
Read More 電線桿、視覺化與人機互動觀察台灣人的駕駛行為,我發現人們常常在烏雲密布、雨中、清晨、傍晚等應該開大燈的時間卻不開大燈。是的,這些時間不開大燈還是看得見前方。但雨中開大燈的目的不是照亮前方的路,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車容易被別人看到。
Read More 雨天開車請開大燈國際知名設計公司 IDEO 出版的《IDEO 方法圖卡(IDEO Method Cards)》由 51 張圖卡組成,每張圖卡都列出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分成學習(Learn)、觀察(Look)、詢問(Ask)與嘗試(Try)四類,目的是了解使用者經驗。認知心理學是與使用者經驗相關最高的領域,對理解與實踐 IDEO 的方法很有幫助。我以 Medin、Ross 與 Markman (2005) 的認知心理學教科書《Cognitive Psychology》的 14 個章節作為認知心理學主題的代表,重新組織了 IDEO 的 51 種方法。
Read More IDEO 方法圖卡的認知組織無線簡報器是專業簡報者不可或缺的設備。2006 年 9 月,我在「我的無線簡報器使用經驗」一文中報告了我的使用經驗。從 2003 年開始,我一共用過三支無線簡報器,平均每兩年更新一次。更新設備並不是因為舊的壞了。2006 年買 Raytac PS2440 是因為原本的 Benq Presenter Pro 簡報器用的 CR2450 鋰電池又貴又不容易買,最近買 Kensington 72280 則是因為覺得之前買的兩支簡報器都太醜了。
Read More 我的無線簡報器使用經驗(2008)在台灣,一般人並不常使用標準指法在電腦鍵盤上打字。在電腦普及之前,英打是高職商科才會學到的專業技能。中文電腦普及後,絕大多數的中文輸入法並不需要標準指法,使用者也就用自己發明的方式按鍵。唯一的例外是行列輸入法,字根定位與手指動作結合,十指必須在標準鍵位才能順利打字。我使用標準指法打字的習慣,就是二十年前學行列輸入法時養成的。一旦學會了指法,之後的英打也一樣快速。
Read More 鍵盤情結台灣第一個本土 Web 2.0 服務黑米共享書籤,在 2007 年 12 月 22 日這天滿兩歲了。過去兩年間,台灣也陸陸續續出現了更多的本土 Web 2.0 服務。然而,包括黑米在內,這些服務的使用者群始終是非常小眾的。主要原因是,服務設計未能充分適應本地文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描述本地主流使用者的特性。我的期待是,本土 Web 2.0 服務能夠在 2008 年跨出重度使用者護衛的城堡,熱情擁抱主流使用者。大量的主流使用者能為 Web 2.0 服務帶來夠長的長尾,讓服務的發展更穩定、更健康。
Read More 台灣 Web 2.0.08工研院 10 月 16 日舉辦「創新科技,幸福加值」特展,我非常榮幸應邀出席。在院長簡報及參觀包含「高齡化」、「保資源」、「重環保」、「網路化」、「高人性」等主題的展示館後,便是此次特展的重頭戲了:「都會區節能電動個人車 Ecooter 發表會」。
Read More 工研院 Ecooter 節能電動個人車從代工製造到自創品牌,台灣業界以不同的步調陸陸續續進入產業升級的轉型期。台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但走得十分艱辛。台灣其實並不缺乏經營成功品牌所需的知識與技術資源,問題在於無法充分辨認與整合所需要的資源。重要性被低估的資源之一,就是認知心理學。品牌在表面上是一組代表產品與服務的詞彙與符號,深層的意義則是人們對這組詞彙與符號代表的產品與服務的主觀認知。台灣業界經營品牌,多半著重在表面,很少深入人心。即使想要深入,也因為對人的認知能力特性不夠了解,很難做得很好。這是台灣在品牌經營上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Read More 台灣品牌「心」方向高雄捷運紅線即將於年底通車。捷運公司董事長林文淵強調,營運是捷運公司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捷運公司所有員工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營運期作準備。林董事長不知道的是,高雄捷運通車營運最大的挑戰不在站內,而是在站外。挑戰也不是來自人員訓練,而是來自市民習慣。一年半前,我在「高雄捷運最大的隱憂」就作過分析。今天,我想針對市民「步行」的習慣再作一些討論。
Read More 舉步維艱高雄人高雄市的五福路與中正路皆為東西向幹道。五福路東端在凱旋路口匯入中正路,與穿越凱旋路繼續往東的中正路形成 Y 字型。兩條路東向進入同一條路,在路口有兩組交通號誌分別控制兩條路的車流。2005 年 12 月高雄捷運工程意外造成凱旋路與大順路之間的中正路塌陷,2006 年初在塌陷處的南北兩側各闢一條便道搶通。通車後路口也設置了新的號誌,但號誌的位置配置卻十分不適當。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也再次突顯了台灣公共建設「差不多就好」的現象。
Read More 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