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元月七日《人間福報》的社論「認真玩部落格的小孩不會變壞」,從今年才十四歲的《[ say 起司 ˙ω˙ ] ×°》部落格作者獲得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青少年部落格推薦獎」談部落格對青少年發展的正面價值。主要的論點是,認真玩部落格的小孩是不會變壞的,因為他們可以透過部落格來建構自己、發展自己並進而審視自己。

Read More 認真寫部落格的孩子不會變壞

Friedrich Karl Waechter 原著的《Der rote wolf》,是 1999 年德國繪本大獎最佳繪本獎的得獎作品。今年年初我在高雄師範大學附近的一家小餐館讀到中國湖南美術出版社翻譯的簡體字版本《紅色的狼》,印象非常深刻。後來花了一些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才知道,原來台灣的格林文化也翻譯了繁體字的版本《荒野的呼喚》。

Read More 荒野的呼喚(紅色的狼)

開放原始碼軟體是保障學生受教權、幫助學生跨越數位落差的利器。不幸的是,曾經在校園推廣開放原始碼軟體的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師生都還是習慣使用商業軟體,不管是正版或盜版。嘗試了這麼多年,我必須承認,訴諸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並無法產生太大的影響。這並不是說教育工作者沒良心,只能說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大家平時工作都很忙碌,沒人願意再花時間學新軟體。

Read More 推廣開放原始碼軟體:一些個人經驗

Bertrand R. Brinley 原著的 《The Mad Scientists’ Club》 系列小說出版於 1961 年,目標讀者是青少年。原著出版後不久,國語日報也出版了中譯本,書名是《淘氣的科學家》。三十年前念小學時第一次讀這本書,就深受書中的故事所吸引。多年以後上了高中,還到高雄市的國語日報出版社門市買了一本新的收藏。後來把書送給好友,想再買一本卻再也買不到了。

Read More 瘋狂科學俱樂部(淘氣的科學家)

每次打開電視,不慎轉到新聞台時,我就有這樣的感覺:記者與主播總是用非常尖銳急促的語調說話,像極了被捕鼠器夾住而不斷哀號的老鼠。再加上語無倫次的表達,這些記者與主播就真的像是嘰嘰叫的老鼠一樣。

Read More 記者、主播嘰嘰叫

什麼是學習?在詞典的定義中,「學習」指的可能是獲得新的事實、獲得關於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識、或是理解某些想法。這些說法有一個共通之處:學習涉及了認知表徵與歷程的改變。

Read More 學習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