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科學俱樂部(淘氣的科學家)

Bertrand R. Brinley 原著的 《The Mad Scientists’ Club》 系列小說出版於 1961 年,目標讀者是青少年。原著出版後不久,國語日報也出版了中譯本,書名是《淘氣的科學家》。三十年前念小學時第一次讀這本書,就深受書中的故事所吸引。多年以後上了高中,還到高雄市的國語日報出版社門市買了一本新的收藏。後來把書送給好友,想再買一本卻再也買不到了。

The Mad Scientists' Club

Purple House Press 在 2001-2003 年間重新出版了這套書。2004 年,遠流出版社也再度出版這套書的中譯本,新的書名是《瘋狂科學俱樂部》。我還記得當時在書店看到時,激動得不得了。顧不得沒打折,就直接買回來了。

《瘋狂科學俱樂部》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組成,述說某個小鎮裡的七個年輕人如何運用科學知識把全鎮搞得雞飛狗跳(用我們現在的白話來說,就是「惡搞」),或是完成許多大人做不到的事。這樣的情節,對於在華人文化中被認為什麼事都不懂、什麼事都不可以做的青少年,吸引力是很大的。我還記得小時候一讀再讀,幾乎都要把書翻爛了。

舉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吧!

在「草莓湖水怪」中,他們弄來一艘破船,用鐵絲和帆布做成水怪的樣子。這還不夠,他們還用手電筒做了會發亮的眼睛。他們躲在水怪裡偷偷把船划到湖上,果然引起一陣騷動,全國外地的媒體記者都來報導水怪新聞。後來他們愈搞愈大,還弄了發動機和遙控器,讓他們可以在別處操作水怪。鎮長還請海軍支援,要用深水炸彈炸死水怪。之後的故事,就是他們如何惡整那些想要獵殺水怪的人和好奇的記者了。

「煙囪裡的怪聲」基本上是鬼屋的故事。這幾個傢伙看到一棟廢棄的空屋,又有了新點子:把它變成一棟鬼屋!於是他們又開始運用他們的科學知識與惡搞天性,開始裝各種機關,甚至自己下去演鬼,把鬼屋給建起來。例如,叫體型最瘦的同伴穿上有螢光貼布的道具服演骷髏,用運碗盤和衣服的通道藏鬼,燃燒硫磺製造屍臭味,用電磁鐵製造會自己掉下來的畫,諸如此類。當然,空屋鬧鬼的事又引起全鎮的注意,於是鎮長和警長就親自來調查。可想而知,這兩人在裡面被整很很慘,嚇得再也不敢回這棟房子。

三冊書一共有 20 個這樣的故事,都很吸引人。

我不確定這套書被遠流重新出版後賣得好不好。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出版社把這套書定位成「少年科普讀物」。過度強調科學教育,反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娛樂價值,也忽略了青少年想要擺脫成年人控制的心理。原作者的女兒 Sheridan Brinley 為父親的書重新出版寫的序就沒這麼嚴肅,強調的是作品本身,以及父親少年時期的經驗、靈感與創意。畢竟,這套書就是故事書,不是什麼科普小說。

不論你多大年紀,我都鼓勵你抽空閱讀這套書,相信一定會為您帶來很多樂趣。如果你本身就是青少年,更應該讀這套書。讀這套書,不僅能滿足心中的想像,還能暫時擺脫大人的控制,更能培養閱讀的習慣。如果你是家長,更應該跟子女一起讀這套書,從中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書中沒有任何兒童不宜的內容,也沒有大人說教。從我舉的兩個例子你應該也看得出來,所有的故事都是以這幾個淘氣的科學家為主角的玩樂與冒險。

延伸閱讀:作文、補習與詐欺閱讀做為一種技能為什麼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