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研究 不等於抄襲
近日有立委質疑數名學者出身的政務官「抄襲」學生論文,引發軒然大波。個人觀察這兩天的報導,認為立委指出的三例,都不是抄襲。
Read More 共同研究 不等於抄襲近日有立委質疑數名學者出身的政務官「抄襲」學生論文,引發軒然大波。個人觀察這兩天的報導,認為立委指出的三例,都不是抄襲。
Read More 共同研究 不等於抄襲陽明大學曾志朗校長確定出任教育部長,在四月廿二日的時論廣場,引起廣大回響。李天山先生指出,教育政策到了基層,往往無法順利推行。彭懷真教授擔憂教育制度因為改革而不夠穩定。陳光復先生則擔心曾校長就任後會把九年一貫課程「一夕翻掉」。
Read More 維繫教育改革動力 應兼顧穩定十一月十三日一位署名「台灣學術網路技術小組成員」的女士/先生在貴版對第四十六次會議的出國管制一事提出回應。
Read More 管制網路決策 欠缺學術品質日前教育部在其網站上公布一份「TANet 出國管制公告」 (http://www.edu.tw/tanet/policy.html) ,其中第二點指出:「依據台灣學術網路技術小組第四十六次會議決議,為了回歸學術網路正常用途,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一日起對於非學術用途之國際頻寬將予限制。將對每日流量較大的非學術網站設限禁止連線,目前限制名單如下……(略)」並羅列十個被認定為「非學術」的網站。
Read More 網路用途 不可貿然設限三月廿八日呂俊甫、曾志朗及秦夢群三位教授及四月四日林文瑛、林 子儀兩位教授在本版發表的文章,對聯招與聯考的存廢有不同的意見 。我在此願提供另一種看法。
Read More 高中、大學聯考亟須標準化的測試最近心理系大二修生理心理學的學生在系主任安排下,到成大醫學院做了一次的大體解剖學實習。學弟妹返校後,與我談論起此事,讓我想起了從前在高醫修解剖的日子。
Read More 005 實驗室校園景觀與學風有什麼樣的關係?對你我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這些看法是以關懷為出發點的,而非嚴肅的學理分析,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本校(中正大學)校園文化的興趣與重視。
Read More 景觀與學風在青少年階段,面臨到自我認同的發展危機,也開始發展同儕團體間的人際關係。從某方面來看,電腦恰好扮演了幫助青少年自我認同的角色。青少年在操作電腦時,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和電腦獨有的、安全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他充分享受「控制」的滿足感,他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能夠控制環境,對邁向成年的青少年來說是很重要的,也促進了青少年的自我肯定;青少年也在人機關係中學到了「溝通與合作」,要控制電腦,他必須用電腦的語言,遵循一些規矩。更重要的,他可以犯錯而不用不好意思,因為除了他和電腦,沒有人知道。
Read More 青少年與電腦在雄中兩年多的學生生活,使我長大了很多,瞭解了很多事,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Read More 高中校園裡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