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狗群一起長大的男孩」或「能和動物溝通」這類主題,過去的電影多半是溫馨喜劇或動畫。盧貝松的《人犬》把故事放回真實世界。比較黑暗,但黑暗中還是有溫柔。(無雷)
電影的主軸是劇情。卡賴伯蘭李瓊斯詮釋的主角道格拉斯真實可信,讓這個男孩長大後和狗群同住、一起替天行道、乍看有點獵奇的故事也跟著真實可信。
我們都知道真有這種事的話,道格拉斯很難有怪醫杜立德那樣的能力,而且處境可能更悲慘。狗群的世界也不會那麼美好。當然電影畢竟是電影,要節制處理情緒,也要讓觀眾對這世界仍有信心。所以我說是故事講得很好的黑暗童話。
道格拉斯的角色塑造也很精巧。你一開始就知道他不正常。但是如何不正常?不正常的表象之下又藏著多少的正常?在電影中一開始出現時臉上的厚重女妝會讓你想起《小丑》。隨著角色的展開,觀眾才會一點一點看到濃妝底下的真實。
原本以為一百多隻狗多少會有電腦動畫,沒想到盧貝松用了真狗。其中幾隻戲份最重的狗的表現比人類配角還精采。電影裡很多重要的訊息(包括結局)都是透過狗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傳達的。
電影的分級是輔十二級。所以你大概也猜得到,乍看寫實黑暗,在力道的拿捏上是很節制的。但它終究不是那種「可愛狗狗」片,會有很多狗攻擊人的畫面。看之前多少要做好期待管理。
整體來說它是一部故事講得很好的、很好看的商業電影。它不是追求藝術成就或對社會發聲的電影。如果是,不會用這麼節制、輕鬆、不壓迫觀眾的方式處理。不要期待太高,你會非常享受。
題外話,「dog」與「god」在認詞研究裡是蠻有趣的組合。你在閱讀認詞看到「dog」時,心理詞彙庫裡的「god」會不會也被激發一點點?
我還記得有一篇論文的標題就是「Testing the direct-access model: GOD does not prime DOG」。研究者用了很多這類組合做認詞觸發(priming)實驗。標題就是結論。認詞研究是我的老本行。不過我沒打算繼續解說下去,畢竟跟電影完全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