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顛峰》是一本關於演講技巧的書。這是天下文化「天下人知識系列」其中的一本書,1990 年 8 月出版,譯自 John W. Osborne 的 《Talking Your Way to the Top: The Executive’s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那年我剛升大三,每次在課堂上報告總覺得壓力很大,就買了這本書。在我讀過的關於演講技巧的書中,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
這幾年,在簡報軟體及投影機普及後,愈來愈多人以為「做簡報」等於「做投影片」。於是大家花了很多時間學簡報軟體,卻沒有花同樣多的時間學演講。到最後,大家把準備簡報的時間都花在做投影片上,上台時就只會結結巴巴地從第一張投影片念到最後一張。大家都忘了,做簡報的「人」才是主角。如果不懂得如何有效地用口語溝通,投影片做得再炫也發揮不了作用。
演講,是需要準備的。第 2 章「事前準備」這麼說:
「每分鐘的演說,要花兩小時的時間作準備。能力再強,也不可能不用準備。成功的演說者有個秘訣,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為適當的聽眾,準備出適當的報告。」
「每分鐘的演說要花兩小時的時間作準備」不是比喻,而是事實。我的經驗是,如果準備的是全新的主題,準備時間就至少有這麼長。即使是很熟悉的主題,面對不同屬性的聽眾,我還是會花不少時間重新準備。在這漫長的準備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時間是用於投影片製作。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花在內容的計畫、選擇、組織與練習上。
對於投影機的使用,第 4 章「視覺輔助器材」有幾段提示:
「使用視覺輔助器材,可以提高聽眾的接受程度。不過,絕不可濫用視覺輔助器材。畢竟聽眾是來聽演說,不是來看多媒體表演。」
「有了投影機,很容易從頭到尾都使用投影機,反而會妨礙與聽眾間的接觸;他們會盯著銀幕看,忘了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進一步解釋投影片上的圖表時,……最好靠著銀幕站,並且面對聽眾。」
我在「做簡報時應該站在哪裡?」所強調的,其實也是一樣的觀點。
如何在演講時有效運用語言與非語言(聲音特質、表情、眼視、手勢、肢體動作等)管道來溝通,也有相當多的細節要注意。第 5 章「有效的表達」對表達方式的重要性有如下提示:
「聽眾聽完演講後,帶走的不是演說內容,而是透過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所建立的印象。最好的表達方法,就是做你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與風格。應該分析自己的風格,盡量利用自己的優點,來傳達出積極、正面的形象。你也應該找出自己的弱點,才能擬出改善的策略。」
「做自己」說起來容易,但是,請相信我,實際做起來難度極高。你要把各種演講技巧都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真正自在、放鬆地站在台上,用自己的風格和聽眾說話。
我在高中時期是很害怕上台講話的。上了大學以後決心克服這個缺點,就盡量爭取上台報告的機會。這不難,因為通常小組成員都不想上台報告,大家推來推去,我就接下來。難的是逼自己去做原本害怕且不擅長的事,還得把它當成自己的最愛。我是這樣一直磨鍊到大四快畢業,才表現得比大部分的同學好。而從 1988 年進大學、1990 念買《說上顛峰》、1992 年大學畢業到 2006 年的今天,這個自我訓練的過程一直沒停過。
演講的能力是需要長期訓練的,而且要有計畫地訓練。《說上顛峰》絕版了,但你還是很容易找到各種訓練演講的書。如果你有心改善自己在台上的表現,我建議你去找一本這樣的書,仔細研讀,並為自己擬定自我訓練的計畫。如果你還是學生,就利用課堂的報告練習。如果你已經在工作,就利用每次簡報的機會練習。記住一個大原則:每一次的表現,都要比前一次好。逐漸累積經驗,相信有一天你也能夠說上顛峰。
延伸閱讀:做簡報時應該站在哪裡?;懷念傳統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