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社會

Toho Cinemas以下是 2009 年 4 月至 2010 年 3 月間我在 Twitter 上分享的關於電影與社會關聯的感想、聯想與隨想,共十則。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追蹤(follow)我的 Twitter 帳號:@hao520

  • 「南韓軍艦在黃海沉沒,海軍向不明船艦開火。這情節,讓我想起 1997 年的電影《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2010-03-27)
  • 「台灣導演應該拍一些像 2002 年的《心靈投手(The Rookie)》這樣的中年勵志電影。讓抑鬱孤寂中年男子的心靈得到撫慰,也讓中年人重回電影院。」(2010-03-17)
  • 「死刑存廢的爭議又讓我想到 2003 年的電影《鐵案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2010-03-11)
  • 「看 2008 年的影集《魔鬼終結者之莎拉康納戰紀(Terminator: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有感:如果天網是日本人發明的,當它產生意識後設計出來的終結者一定都是未成年少女的樣貌。」(2009-12-24)
  • 「每次看到台灣的反菸鬧劇,總會想到 1993 年的電影《超級戰警(Demolition Man)》裡那個不准人民罵髒話、吃不健康的食物與交換體液(接吻與性交)的未來世界。」(2009-12-13)
  • 「台灣電影在有電影工業時大概還可清楚分出三廳、愛國、武俠、社會寫實等類型,到了最近二十年對一般民眾來說大概只剩兩類: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沒有電影工業,金馬獎就沒有意義。」(2009-11-29)
  • 「到滿州鄉里德村賞鷹,經過 2008 年的電影《海角七號》景點「茂伯的家」時看到好幾輛遊覽車的遊客專程來參觀。回想去年此時,正是在往里德的路上目睹相同景象後寫了〈海角狂熱〉。一整年了,海角依舊狂熱。」(2009-10-17)
  • 「中國打壓高雄電影節,反而讓許多平常不看電影的高雄人走進電影院。」(2009-09-22)
  • 這則克隆狗的新聞讓我想到 2000 年的電影《魔鬼複製人(The 6th Day)》,特別是那家 RePet 公司。」(2009-06-19)
  • 「那天看國家地理頻道 2008 年的《火星漫遊車(Martian Robots)》紀錄片,片尾結語說:兩部孤單的機器人將持續從火星上傳資料回地球,即使我們已不需要它們了。這感覺,好像 2008 年的電影《瓦力(WALL-E)》呀。」(2009-04-13)

延伸閱讀海角狂熱「棒球同志」在中國碰觸的感覺哭著回家找媽媽蔣公拼圖衝擊效應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