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圖書館翻轉一個被遺忘的城市角落: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

高市圖六十座分館各有特色。如果從在地的發展脈絡衡量一座圖書館的價值,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草衙分館。

Caoya Library

一、被忽略的起點:新草衙的半世紀

Caoya Library

草衙分館所在的新草衙是高雄工業發展的起點。一九六〇年代高雄工業蓬勃發展,台灣各地湧來的勞工在此群居,形成龐大的違建聚落。這裡曾是高雄最具生命力的地方,但也最容易被遺忘。

城市快速現代化,新草衙卻長期被忽略,甚至因為違建問題被視為包袱。包括公共運輸在內的基礎建設都十分落後。捷運通車以後,外圍是現代高雄,裡面卻像封存了五十年。這也是個封閉的聚落,外人沒事不會進來。

這裡也長期沒有圖書館。

二、草衙分館的到來:一個世代的第一次

Caoya Library

直到十一年前,草衙分館與緊鄰的前鎮國中第三期新校舍同時落成啟用,新草衙才第一次擁有公共圖書館。這個時刻不只是新場館啟用,更是重要的文教資源首次抵達這個被忽略的生活區域,是城市縫合的里程碑。

這座與學校共構的分館,從硬體到軟體都十分現代:挑高、明亮、開放,和同期的河堤分館有幾分相似,但更貼近本地的勞工文化與多元族群脈絡。設計活潑、空間寬敞、充滿朝氣。也終於補足了勞工家庭的學習與成長需求。

兒少與親子利用率高,長輩也常來。舊聚落隔代教養的家庭不少,圖書館成了阿公阿嬤遛孫的安全場域。不只減輕長輩的親職負擔,也讓不同世代有機會共同成長。

三、翻轉的開始:圖書館如何打開一個封閉的角落

Caoya Library

圖書館的到來也是城鄉縫合的催化劑。除了分館本身帶來最新的文化能量,周邊也鋪設了新的人行道。當然整個新草衙還是處於公共運輸貧瘠、人行環境極差的狀態,全區目前只有一條公車(12 路)經過分館。但總是有了翻轉的起點。

草衙分館也讓很多人第一次走進新草衙。我甚至曾經從南到北徒步穿過整個聚落,走到前鎮河,再一路走到夢時代。那些街巷像是高雄早期生活的縮影,你很容易在其中看到不同階段城市發展的線索。

例如,因為是勞工聚落,勞動造成的傷病也多。早年醫療資源不足,健康需求多由蔘藥行支撐。直到今天,街上依然隨處可見蔘藥行,那是一種歷史與生活的紋理。

四、在草衙分館,看見真正的高雄

Caoya Library

來到草衙分館,不只會遇見最新的圖書館體驗,也會回到一座城市的生命根源。或許不是政府大力宣傳、光鮮亮麗的高雄,卻是樸拙低調、貨真價實的高雄。

把分館與地方連在一起看,草衙分館的重要性不只是新草衙終於有圖書館了,更象徵著城市最邊緣的角落終於開始現代化,而那個角落也開始打開自己,迎接新的可能。

從被忽略的角落蛻變為重生的起點。這也是我心目中,六十座分館裡的第一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