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走進來的地方。不像一般政府單位業務特定,也不像一般書店客群特定。你不會猶豫可不可以進來,也不會有人問你為什麼來。

任何人走進圖書館,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只要你不干擾他人,每個人都被接納。現代的圖書館不再是書的神殿,而是讓書、空間與服務來支持你、讓你在實體與心理上都感到安全的庇護所。
在這裡,你可以獨處,卻不孤單。你可以暫時斷開一些事,卻仍與世界保持連結。你得以回到自己,但不是退縮,而是療癒與成長。
連街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容身之處。市中心的圖書館裡,他們往往是最早進館的一群。拎著裝滿家當的塑膠袋,走進來飲水、充電、休息。少數人會在館內盥洗,但更多時候,他們早已在公園的公廁完成。
一般讀者也逐漸學會與他們共存。想搶到好座位,就得比他們更早來,或至少同時入館。四人桌上若坐了一位街友,其他三個座位仍有人陸續入座。只要插座夠用、空間足夠,就不太會有衝突。
這樣的情況確實讓管理更複雜,但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解法。我在圖書館裡學到最多的,不是書上的內容,而是對人的包容。不論入館者是誰、來自哪裡,大家都是「我們」。我們都在這座庇護所裡被接納,得到短暫卻真實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