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雄主要利用公共運輸移動,到過 38 個行政區中的 35 個,涵蓋所有的平原、沿海與丘陵區。之前寫過平原(含沿海)區的公車路線規劃現況與展望,這次整理一下丘陵區。

愈遠愈少
離市區最近的大樹條件相對最好,南端有火車站,北端有佛陀紀念館,都是重要的轉運節點。再來是燕巢,就近可銜接台鐵與捷運,義大醫院公車也多。田寮就開始顯得偏遠,崗山頭以外的地方都很難抵達。旗山是轉運站,尚稱便捷。美濃與杉林也有快線經過。內門是公車班次最少的。
幅員遼闊
丘陵區的行政區面積通常比平原與沿海區大,人口密度更低。即使是市區公車,實際上還是比較像公路客運:班次少,路程長。
魚骨路徑
平原的公路是網狀的,基本上四通八達。丘陵區則是魚骨狀:有一條幹道(通常是省道)貫穿,再岔出幾條支線到更偏遠的區域。支線交通會更不方便。杉林的 8026,內門的 8036,一天都只有兩班。
帶狀市鎮
丘陵區的市鎮通常不像平原區集中,而是沿著公路分布,分散成帶狀。例如平原區市鎮的區公所、衛生所、圖書館、郵局、小學、便利商店都在一起,但是丘陵區可能就要各間隔一、兩公里甚至更遠。這也是日常交通的挑戰。
步行困難
日常生活所需服務的間隔都以公里計,步行就會比較耗時。郊野常有流浪犬,公路上的車速快,都影響步行安全。但是公車又不夠多。自行車因為要爬坡,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輕鬆駕馭的。大樹、燕巢、旗山、美濃有 YouBike,但只有少數幾個點。田寮、杉林與內門完全沒有。
DRTS
僅大樹與燕巢有固定路線的小黃公車。大樹線一天七班,平日每天行駛,兩端分別是九曲堂車站與義大世界,條件最好。燕巢線的天數與班次都少很多。其他地方只有預約制的幸福巴士,但預約後尚需經過媒合,兩人以上才發車。若獨居者需外出,或像我要隻身往返當地,就會有交通安排上的不確定性。
展望
公車仍有可加強之處。班次需要增加(尤其內門,需求其實是有的),或是增加固定路線的小黃公車。這幾個區域的預約制幸福巴士我還沒搭過,不確定現況如何。
帶狀市鎮適合的地方還是可以設置公共自行車。像是杉林市區上平、月眉、月美與大愛里之間,或是內門觀音亭(商圈)到內埔(行政中心)之間。沒有太陡的坡,實際上不遠但走起來有點遠,自行車就很有幫助。
延伸閱讀
- 高雄市公車:路線規劃現況與展望(平原區)
- 高雄公共運輸:縣市合併十五年之後的體驗
- 旗山轉運站:最像家的轉運站
- 內門印象(一):高雄客運 8035,內門的公共運輸骨幹
- 港都客運 7 路:串連楠梓、橋頭與燕巢外緣的東西向公車
- 統聯客運 E09 前鎮燕巢城市快線:唯一由中正交流道上國道的快線公車
- 高雄客運 E25 高旗六龜快線:兩小時,直達荖濃溪畔的山城
- 杉林、甲仙,公共運輸尋書香:高雄客運 E32、8026
- 高雄客運 E32 高旗甲仙快線:高雄市區往返甲仙最安全輕鬆的方式
- 高雄客運 8049:鳳山到田寮、一天一班、有緣才搭得到的長途日常
- 燕巢好山好水好公車:E09 青銀共乘,紅 58 與 8020 串連在地生活
- 義大醫院根本就是燕巢轉運站
- 高雄客運 8010:大樹的公共運輸骨幹
- 大樹線公車式小黃:順著丘陵地形起伏,像呼吸一樣串連大樹的日常
- 鳳山⇄佛陀紀念館,世界和平從選擇公共運輸開始(一):交通體驗
- 旗山、美濃公車半日遊
- 旗山就在隔壁:高雄 399 交通月票拉近了城鄉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