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棟建築是什麼?」台南公車上,鄰座老太太轉過頭來問我。「喔,那是台灣文學館。」公車正在台文館旁靠站,我很快回答。
她講話有點口音,不像本地人。不知是否來自國外。使用的詞彙也很精準。一般人在這情境可能會再簡化一點,只用代名詞,略掉指涉物。例如「那棟是什麼」。
她得到了答案,點點頭,繼續看著窗外的風景。
公車上,陌生人之間的一句問答,讓城市感自然流動。
陌生人之間的自然社交是城市感的核心。而這件事在台灣最容易被觸發的情境,就是在公車上。
公車就像個小型會議室。乘客進出時間未必相同,卻都在相同的路線上。只要有人開口詢問,就會有人回答;請求協助,就會有人幫忙。甚至不待你開口,就會有人注意到你的需求。
對旅人而言,最好的體驗就是能與本地人相遇。搭公車正是最簡單的方式。它不像刻意安排的交流需要努力開啟話題、充滿壓力。公車上的互動,自在自然,毫不勉強。
公車在城市裡移動,也載著最日常卻最珍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