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嬤上公車刷卡,驗票機語音回饋「餘額不足。」司機請她改投現金,她提高音量說:「這是敬老卡啦!」
司機耐心解釋,不是找她麻煩,而是卡片真的沒錢了。她反覆說著:「我拿這張卡搭車這麼多年都沒問題!」
她沒有零錢。後頭一位女士替她投了 6 元,也換來車廂片刻寧靜。
鄰座一位年紀相仿的長輩安撫她,一邊慢慢解釋:「卡裡有晶片,壞了就得換,就像提款卡一樣。」「喔,原來是這樣。」
鄰座長輩又補充:「如果裡面的點數有問題,可以找里長幫忙。」她點頭,語氣緩和下來。還轉頭向司機道歉。
原來她不是生氣,而是驚慌。多年來熟悉的一切突然失靈,她不知道為什麼。
我後來查了一下這個狀況,原因應該是「當社福卡點數不足且票卡餘額可能遭扣至負值時無法解卡(現金錢包不得為負值),須先儲值使電子錢包內餘額大於該趟路線基本里程費用+12 元解卡費方得搭乘下一趟。」
這個世界愈來愈複雜,連搭公車都需要跟不只一套的複雜的系統互動:RFID、電子票證、儲值卡、社福卡、社福點數……。
而這些互動必須建立在足夠的理解之上。建立一個清楚的心智模式,才能在問題發生時知道怎麼應對。
你不需要變成工程師,但如果能理解一點原理,事情會容易很多。那個「告訴我怎麼做就好,不要解釋太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每個人都要趁著還不太老的時候培養好奇心。不只是學怎麼做,更要懂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