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紀行,高雄南竿一日來回(二):女神之島的生活質地

日前從高雄一日往返南竿。第一次造訪馬祖,也是這些年在國內一日來回最遠的行程。本文彙整開完會到回機場前大約兩小時空檔隨意走走的體驗。兩個小時很短,但我儘量把當下的直覺與洞察記錄下來。(來回交通已記錄於〈馬祖紀行,高雄南竿一日來回(一):長途及轉乘交通體驗〉。)

Matsu

海上桃花源

Matsu

南、北竿都不大,即使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放到台灣大部分縣市都算最低的。有山有海,小而美的生活圈。但真正讓它成為海上桃花源的還是人。

馬祖有五成人口在公務機關工作,在安定生活中也會有各種斜槓的副業。例如夫妻其中一人是公務員,另一人就做個小生意(以往可能幾乎都做駐軍生意)。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一切隨緣,沒有那麼觀光導向。這也是最棒的生活感。

我對南竿的第一印象來自清水村,下了飛機後停留的第一個點。這是南竿的第二大行政區。它成為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是因為蓋了國宅。我也是亂逛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

出入口是一條類似美國住宅區的囊底路。一條上坡路到底後,幾棟樓圍繞著一區停車空間。樓不大、不高,感覺就很舒服。有渡假村的感覺。不像普通國宅,或許是因為是由居民自建。之前看媒體報導,因為斜背屋頂無法裝水塔而造成供水不穩的問題,不知後來如何解決。

最適合綠色運輸的城鎮

Matsu

因為之前是戰地,道路都是剛性水泥混凝土鋪面。陡坡與急彎多,還有濃霧。跟台灣一般縣市山區的鄉道比起來,駕駛交通工具的挑戰更高。所幸人口與車輛密度低,沒有死亡事故。但是受傷的事故不少,幾乎都是自摔。

人口集中在幾個村。聚落範圍不大,村內點和點之間步行皆可及。有坡,但多半都是緩坡,適合步行提升心肺功能。所以其實很適合以公車連結聚落、聚落內以步行為主的交通。目前南竿山、海線一小時各一班的公車已算堪用,若能半小時一班更好。

除了地理環境基本條件就不適合也不太需要自行駕駛交通工具,偏遠地區的車輛養護也是問題。在地沒有所謂原廠服務,不管什麼車都是在地車行維修。所以車況不會太好。但也不需要太好。陡坡上得去,下坡煞得住,車子動得了,就可以。

幾個因素加加減減,即使沒有軍事管制,馬祖本身就是個天然不適合私有運具、更適合公共運輸的地方。只是在地的剛性鋪面山路對公車(即使只是乙類大客車)駕駛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駕駛招募與訓練上會遇到困難,幾乎要到遊覽車駕駛的等級了。

行人環境還算不錯

Matsu

大部分的道路都有實體人行道,但未必連貫。有些實體人行道寬度較窄,未必堪用。尤其下坡時步伐大,速度快,動作也比較不好控制,人行道太窄其實不好走。即使有實體人行道,車道通常還是更好走。

馬祖天生就是人車共用路面沒有太大問題的地方。而且也不像台灣經常會有省道穿越城鎮、外地與本地三寶大亂鬥,交通環境單純許多。得天獨厚。

以馬祖的車輛與人口密度,其實也未必需要實體人行道。馬祖不太需要、實際上也沒有交通號誌。唯一的一座號誌還是移動式的,目前停用中,擺在路邊。我也有幸順路經過,順便「朝聖」。

聚落與聚落之間實際距離不遠,但因為坡陡且無民宅,走起來主觀感覺就比較遠。對體能好的人、尤其想深入體驗的遊客,不是大問題。如果能透過設計(里程碑、緊急求助鈴等)讓這些路的心理距離短一點,就會是很好的休閒與促進健康的環境。

生活機能與紋理

Matsu

馬祖相較之下比金門更小,更遠,更不都市化。但馬祖的丘陵地形本來就很難大量開發,或是讓人口大量集中。有些馬祖鄉親覺得可以學習金門,但兩地條件不同。適合金門的未必適合馬祖。

物資運輸成本高,物價也高。與台灣同步定價的便利商店反而顯得價廉物美。逛了一下全家,友善食光的商品更是價廉物美中的價廉物美,跟在台灣一樣大受歡迎。因為外食很貴,馬祖的民眾也不像台灣人那麼常外食。民眾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資有不少是來自中國。這很合理,大概也是公開的秘密。

公共建設就很艱難。跟台灣同樣等級的案子,就是要花比較多的費用,還不見得有人想做,也不見得做得比較好。

整體來說是個宜居的地方。會讓我一直想起以前在美國鄉下小鎮的生活。生活機能的確可以再提升,但馬祖的解決方案一定不會跟金門或其他任何地方一樣。

戰地的減法美學

Matsu

馬祖隸屬福建省連江縣,傳統聚落建築亦以閩東式建築為主。這也是馬祖對外宣傳、或是觀光客來看的重點之一。我也造訪了津沙。但我更被戰地時期的建築吸引。

跟金門一樣,馬祖以前的建築高度受到限制。很多兩、三層樓的房子。但是跟台灣、甚至跟金門不同之處是,這些房子很極簡:沒有太多雕梁畫棟的裝飾,也沒什麼圓角或弧線,甚至磁磚都不貼,就是四四方方的牆與窗。形隨機能,我反而覺得很美。

就像道路的剛性鋪面一樣,簡單耐用。在這個階段,鋪面也還是可以欣賞的、戰地政務時期的生活遺緒。當然以前適合軍車的道路未必適合現在的民車。而且剛性鋪面上的標線很容易損耗,經常要重畫。終究還是得轉換到柔性的瀝青鋪面。

我很喜歡馬祖那種「一切都很基本,有自己的味道,不會畫蛇添足」的感覺。例如馬港郵局,就只掛了「馬祖馬港郵局」六個大字,連中華郵政常見的標準壓克力招牌都沒有(也不需要)。

高齡健康促進的挑戰

Matsu

接連造訪金、馬,要我說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馬祖街上(至少我逛了一下的清水與馬港)看到的老人不多。原因我不清楚。也許人口密度較低,街上的人本來就少。道路不適合騎自行車(不論鋪面或坡度)或許也有影響。

金門的老人就很習慣公車、步行與自行車,穿搭都俐落合身,不妨礙身體活動。常走路的人才會注意這些細節。而他們的體態、步態與神態看起來都很健康。不管到哪都看到很多長輩走在街上行動自如,反而是年輕人與中年人一百公尺的路也要騎機車。

也許下回再找機會來,待久一點,會有更多發現。

倒是傍晚時分在清水看到不少青壯年出來跑步。雖然剛性鋪面不是最好的跑步鋪面,但本來也沒有完美的環境。車少,有海景,又有一些坡,跑起來一定很舒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