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黃體驗:最好的體驗都是減法設計

我在各地移動都以公共運輸為主。但在公共運輸不便之處或趕時間,也常搭小黃。路邊攔車(主要是台北)與網路叫車都有。而且都是標準小黃,不是多元計程車。我覺得最好的體驗都是減法設計。

Taxi Experience

穿著可以輕鬆,但是不要隨便

我自己是習慣輕鬆穿著(T 恤、牛仔褲)的人。看到有些車隊司機穿襯衫甚至打領帶,將心比心,司機穿這整套一定不舒服。工作穿著還是自己覺得自在最重要。POLO 衫甚至 T 恤都好,短褲也好,重要的是合身、整潔。不要穿拖鞋;不只是觀瞻問題,主要還是安全考量。可以輕鬆,不要隨便。

空間儘量維持原廠配備

空間儘量維持原廠的樣子,基本、整潔、無異味就好。儘量減少個人化的裝飾或改裝。我知道司機在車上的時間很長,但車廂畢竟是提供專業服務的中性空間。個人生活所需就儘量收納,不要讓乘客覺得搭車是「進到你的個人空間」就好。

音響播放的內容儘量低調

車輛行駛的自然噪音(機械、車輪滾動、窗外的環境)就是最好的背景音。如果一定要播些什麼,簡單的輕音樂就好。不要有那種有人說話的廣播(路況相關的警廣例外)。車行無線電對話聲沒問題,但也就是限於絕對必要的溝通。不要真的聊起來。

不主動跟乘客交談

司機專心開車,乘客專心休息,賓主盡歡。當然一開始確認乘客沒有上錯車、目的地以及有沒有偏好的路線還是必要的,但是這樣就好。乘客沒開口,司機就不要主動攀談。乘客開啟話題,聊開了就聊,但是不要嚴肅討論。就像諮商師一樣「嗯哼、啊哈」讓他自己講或客氣地句點他就好。

意識到大家對錢都敏感

有時導航路線或最快路線未必是最短路線。例如走高、快速公路時間最短,但是車資更高。這可以先跟乘客確認,如果不趕時間就走平面道路。我遇過一個反過來的情境:司機趕時間,我不趕。他問我可不可以走高速公路,但只收我平面道路估計的車資。當然沒問題,雙方都滿意。

接受行動支付之必要

如果每趟都必須立即收到現金,或是不能接受被平台抽成,沒有一點餘裕就會很緊繃,帶給乘客的體驗也不會太好。最後變成惡性循環。在台北路邊攔車就很容易遇到這樣的車。當然偶而還是會有驚喜,但更多是驚嚇。

所以接受行動支付不只是方便乘客,更是為了司機自己的賦能。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透過自己熟悉或信任的平台叫車了。我儘量透過 Uber 或 LINE GO 叫小黃,也是為了希望司機是有點餘裕的。實際上的乘車體驗也都還不錯。乘客與司機共好,共創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