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豐富生活的共融場域

現代的公共圖書館早已不再是以往供奉紙書的嚴肅神殿,而是豐富生活的共融場域。從以書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館藏當然還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結合整體的空間與服務與人建立連結。

自在

Public Library

以往很多人對公共圖書館有刻板印象,覺得陳舊、陰暗、有霉味、也許還有怪人。現在的公共圖書館迥然不同。寬敞、明亮、舒適,比絕大多數的連鎖書店或咖啡館還舒適。置身館內相當自在。即使是有一點歷史的舊分館,也都經過適度更新,讓人容易親近。

溫暖

Public Library

高雄市比較晚近(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降)新建的市圖分館有個共同的特色:幾乎每個座位都靠窗。你可以感受到光影與四季的變化。眼前有窗景,轉個身有整櫃的書守護著你。你既擁有一個暫時屬於自己躲藏的角落,又不會覺得被遺棄。

包容

Public Library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社經地位、穿著打扮,走進任何公共圖書館,你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走進去。只要你不打擾別人,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當你遇到困難,開口問,也都會得到協助。這也是非常難得的體驗。這個時代的很多空間,即使是那種面向大眾的開放商業空間,你要跨進去之前都是要猶豫一下的。

多元

Public Library

每一個族群在公共圖書館都被接納,需求都能被滿足。例如兒少,不論是自己來或跟父母一起來,都能得到好的體驗。甚至街友都被照顧到。在市中心的公共圖書館,街友亦會入館使用衛生設備、飲水或小憩,多半也都能遵守規範。

共融

Public Library

上世紀如神殿般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與表藝場館,來到這個時代都得走向共融、回到凡間。你沒有變得更可近,就沒有人會走近你。跟其他場館比起來,公共圖書館在共融這件事上是走得很前面的。

在地

Public Library

公共圖書館永遠是在地風情的濃縮。從館外到館內,每個地方的公共圖書館都展現在地的特色。看看館內的使用者分布,大概就知道這個社區的人口組成。不同的分館也有在地的適性設計、館藏、展覽與活動。想了解一個地方,公共圖書館是最好的窗口。

啟發

Public Library

圖書館也會啟發一些事。對我來說是思考的靈感。又如我以往不會想要特別寫讀書心得,頂多社群網站寫個一兩句話。不過因為很多書看完要還圖書館,覺得還書前可以多留點紀錄,就順手以單篇文章形式寫一下比較有感的書。過去一年也寫了十六篇:十本文學,六本其他。

驚喜

Public Library

最後回到館藏。圖書館最高的價值「不是」讓你找到你已知自己想看的書,而是讓你放下那些期待。清空大腦,讓架上的書召喚你。隨意亂逛,無意間發現一本主題或類型陌生、甚至原本有點排斥、隨手翻了一兩頁竟然開始有興趣的書。驚喜,就是最高的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