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縱貫線在日治時期完工通車時,起點是基隆港的基隆車站,終點是高雄港的高雄港車站。兩端都是日本規劃的城市。直到今日,同樣依山傍海臨港的基隆及高雄的哈瑪星與鹽埕仍保留了日治時期的街廓。雙城有著非常近似的質地。
我是高雄人,對遙遠的基隆比較陌生。日前有個機會在基隆市區停留兩小時,隨意走走逛逛。心得彙整於〈雨都紀行〉。其中提到:
「基隆有點像『哈瑪星與鹽埕 on steroid』。高雄市的商業活動如果仍然集中在哈瑪星與鹽埕,也許就會發展成這樣。但哈瑪星與鹽埕現在的低度負荷反而讓日治時期規劃的街廓恢復機能,成為行人比車輛還多的生活場域,尤其假日。也是另一種風情。」
當然基隆比哈瑪星與鹽埕大得多,而且分別在鐵路縱貫線的南北兩端(直線距離 316 公里,鐵路里程 400 公里)。但是如此遙遠,卻又如此相似。
翻了自己在哈瑪星散步的照片,把走在基隆街頭時讓我想起哈瑪星的點、又剛好可以找到類似的街廓與角度的照片作個對照。
哈瑪星登山街(左)與基隆仁四路(右)。兩張照片左側都是山。穿過透天厝間的小巷,就是上山的路徑。拾級而上,兩側皆為依山而建的民宅。
另一組哈瑪星登山街(左)與基隆仁四路(右)的對照很能示範我說「基隆是哈瑪星(與鹽埕) on steroid」的感覺。同樣在山邊且路幅近似,仁四路就是可以畫出兩個車道,而且是熱鬧的住商混合區。哈瑪星登山街是單行道且兩側都有路肩,單純的住宅區。
哈瑪星登山街 60 巷(左)與基隆仁三路 3 巷(右)。雙城的質地真的很相似。看到山邊那種超級小的小路都不用猶豫,地圖都不用看,轉進去就是了。
哈瑪星延平街(左)與基隆愛六路(右)。
高雄哈瑪星麗雄、鼓元街口(上)與基隆忠三、孝一路口(下)街廓格局近似。麗雄街比忠三路略小,但小不了太多。都是小路。車流量卻有巨大的差異。(基隆轉角那棟房子很好看。可惜天候對外牆的影響太大。)
當然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同。除了商業活動、車輛與人口密度更高之外,基隆的老房子普遍都很有特色。比哈瑪星更有大都市的風貌。但是因為天候的關係,每棟樓的立面都灰灰黑黑的,乍看很容易覺得沒什麼。近距離仔細看才會注意到細節。